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瓷器陶艺

> 冯建群: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冯建群: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http://feicui168.com 2012-08-24 21:17:41
冯建群 冯建群

  冯建群,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制壶师,江苏宜兴聚雅堂紫砂创办者,中国工商联协会会员,江苏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优秀青年陶艺家。代表作品“如意提梁”、“斗方”紫砂、“南瓜壶”“等在“2012大连春季茶业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品 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星海杯优秀作品金奖。

  1964年,冯建群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陶业世家,自幼耳濡目染。1985年正式入行陶瓷礼品及紫砂业,对紫砂壶文化钻研较深,并形成个人独到见解。在制壶方面,擅长于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前辈特长等融入自身作品,博采众长。手工技艺纯熟精炼,作品圆、稳、匀、正。所创办的聚雅堂,集紫砂壶的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其产品深受海内外紫砂爱好者的厚爱和珍藏。

  2012年8月的一天,艳阳当空,笔者来到江苏宜兴的丁蜀镇建新村,走进古色古香、窗明几净的聚雅堂,造访冯建群大师。冯大师谦和儒雅,热情相邀一行人在盛夏的午后品茶、聊壶、谈古今紫砂文化。

  笔者:据我了解,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去年年底才开始对紫砂壶制壶师进行首届培训认证,您就已经获得最高的“国家级”认证,您怎么看待这份荣誉?

  冯建群:是的,能够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最高级别认证,这份荣誉得来不易。我21岁入行,到如今已经27年。不敢说对紫砂壶文化内涵的领悟有多高深、多透彻,但还算小有心得。这得益于祖辈的积累和传承,也得益于当前紫砂壶文化的交流和发扬光大。当然,学无止尽,学海无涯,很多人毕其一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我也只是朝这个方向努力。

  笔者:您认为合格的制壶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冯建群:个人认为,最少应具备以下几点:扎实的基本技能,深厚的文化涵养,丰富的生活积累,严格缜密的技巧,才能展现出一把好壶的艺术感染力。而这几点没有几十年时间,是无法沉淀积累起来的。甚至可能要靠几代人的钻研和传承、以及推陈出新。

  笔者:您眼中的紫砂壶文化,是如何定位的?

  冯建群:我们都知道,紫砂壶源于茶文化,用来泡茶和煮茶,有句古话形容得非常贴切,“色香味皆蕴”。文人墨客都离不开茶,所以因为茶,文人和艺人走到了一起,创造出一件件高雅的紫砂壶艺术品。从而将紫砂壶这一普通的饮茶器具,提升到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品位,既能够把握赏玩,又可以珍藏的艺术品。

  笔者: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

  冯建群:你看,从古到今的紫砂壶藏品,除了紫砂泥选材上乘、制作工艺精良,很多都由书画名家设计、题词、镌铭,融合了造型、书法、文学、绘画、篆刻等等艺术。比如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亲自设计了"提梁壶",并在壶上刻下了"松冈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这是宜兴紫砂壶与书法艺术的最早结缘。清代书画名家陈曼生与制壶大师杨彭年合作设计了"十八壶式", “曼生壶”由此诞生。在紫砂壶上题刻的风气,由陈曼生开创并流传至今。

  另外,很多制壶大师本身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以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为例,以生活中常见的花生、栗子、核桃、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生动活泼而有立体感,并且制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所以,所问世的紫砂壶件件精品,让世人爱不释手。

  行业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壶因字贵,字以壶传”,正是这个道理。现而今,紫砂壶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笔者:那么,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如何去评价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呢?

  冯建群:评价一件紫砂壶,必须具备四个主要因素:选材上乘、结构外形美观,制作技巧精湛、使用功能良好。

  首先来谈谈选材上乘,自然是指紫砂泥优劣。当今紫砂泥越来越稀缺,有些制壶者在选用紫砂泥料时以次充好,甚至用其他材质代替紫砂。其结果必然是扰乱整个行业的诚信和秩序。鼠目寸光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点,结构外形,是指紫砂壶的各个细节之处都应该与壶身整体的比例相协调。紫砂壶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追求的意境或古拙、或优雅、或清新、或深邃等等。许多制壶师都明白,但却往往陷入“东施效颦”的尴尬,相由心生,再接近的模仿,也只有形,没有神。所以不如坚持做自己。

  接下来,第三点就是精湛的技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熟能生巧,技艺的锤炼需要时间。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可以走。而技艺是否精湛,通过紫砂壶的结构外形和实用功能就可以直接体现。

  最后一点,实用功能。紫砂壶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其功能就在于泡茶煮茶。一把好的紫砂壶当然是极具收藏价值,但要养壶,才能有好壶。养壶,就需要通过它的实用功能来实现。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笔者:一把上乘紫砂壶,价格不菲,一般人哪里舍得拿来泡茶煮茶,您所说的养壶,是指这个么?

  冯建群:一把价格昂贵的紫砂壶,不能只是束之高阁,如果不细细养护,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打折扣。养壶,也是养性。养壶,其目的虽然在于壶,然而其主角却是人。如果因价格昂贵而不懂得正确“养壶”,没有参透紫砂壶与茶文化、与作为个体的人等等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把壶的价值也就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后记:聚雅堂,聚文人之雅,艺人之雅,冯建群大师在紫砂壶文化的圣殿里,乐在其中。不断思索,永不止步。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