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瓷器陶艺

>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探析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探析

http://feicui168.com 2013-08-15 16:53:04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现场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现场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现场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现场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现场 西安西郊出土唐代宫女墓现场

  陕西  刘呆运 赵海燕

  “夜久盘中蜡滴稀,金刀剪起尽霏霏。传声总是君王唤,红烛台前著舞衣”,这首唐代翰林学士王涯的《宫词》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女的生活。若不是西郊大马路村出土了数十座唐代宫女的墓葬,或许没有人会知道铮铮的白骨,代表的不仅仅是死亡,更多的是宫女们一生变幻无常的命运。

  2012年4~5月,陕西考古研究院继2008年之后,在西安市西郊大马路村西侧再次发掘了一批唐代宫女墓。这些墓葬形制结构简单,平面均呈“刀把”形,短斜坡或竖穴带缓坡墓道,一般不带甬道。墓室平呈南北向长方形或略呈梯形,拱顶窑洞式。墓葬总长在3.5~4.5米之间,深度在3.5~4.0米左右,均为木棺单人葬,棺具纵向置于墓室西部,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北足南,面朝上。随葬器物基本雷同,墓葬中均出土漆器,尤以漆圆盒、漆小?子最多。

  墓葬中出土了七盒墓志,其中五座葬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两座埋葬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墓主人的年龄在30至70岁不等,品位从九品到六品皆有。墓志体积较小,雕刻较为粗劣,但形制与其他唐墓出土的墓志无异。根据墓志铭文内容得知,唐代皇宫内的宫女有明确且严格的品阶官衔??从九品至六品阶衔。依铭文,宫女可分两类:一类宫女从选秀入宫直至死亡,一直生活在深宫,老死不得出宫;第二类宫女只侍奉一朝天子,待皇帝死后,将会被辞配于寺庙或尼姑庵中削发为尼,终生不得婚嫁,即墓志中称之为“亡宫尼”,死后仍以宫女的身份和官阶埋葬。根据两类宫女死亡时的身份不同,宫内有司特制定两种墓志铭文刻辞。故而有五合墓志内容基本相同,是为老死于宫中的宫女制作;另两合“亡宫尼”墓志内容大同小异,铭文有浓郁的佛教色彩。

唐三彩唐三彩

  根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宫女根据有无官品可分为两类:上层宫女和下层宫女。上层宫女,主要指受封赐的妃嫔等级的宫女,而下层宫女一般指无位号、地位卑贱的宫女。这些下层宫女的来源往往形式上不拘一格,历代王朝遴选宫女以求多多益善,或采选、或劫夺、或籍没,抑或进贡,而采选是后宫女子基本的来源,多从民间挑选年轻貌美的、资质上乘的女子入宫。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开派遣宦官强行采择百官及庶民之家的美貌少女,且玄宗还曾下诏,若隐匿其女,不应选者,即处以死刑。

  单从《隋书?本纪》得知,隋炀帝杨广,后宫十分充盈,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前后遣出宫女四千余人,约占宫女的二分之一,足见隋后宫之盛。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后宫人数达到了极致,杜甫诗云:“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这八千人也仅仅是约数而已。《新唐书?宦者上》记载天宝中,宫嫔大约至四万人,普通宫女的数目则更大。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是唐朝人口最多的时期,人口总数约5288万人,若我们假设女性占50%,则有2600万,宫廷女子约占全国妇女总数的1/6。

唐三彩唐三彩

  唐代内宫沿袭隋代宫女的制度,内宫有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层宫女位次于妃嫔,在宫中充任宫人女职。唐时设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宫局、尚寝局六大机构,每尚又设司、典,称六尚六司六典。最高长官为宫正一人,正五品,掌官戒令、纠禁、谪罚之事,宫人不供职者。次为司正二人,正六品,司正根据事情大小,小事自行裁罚,大事必须上奏。再次典正二人,正七品。又设女史、阿监、副使(辅佐)等职务,视为七品。在已发掘的宫女墓主的志文上,明确记载了宫女的品级,最高的位号六品,生前应该是担任司正一职,最低的九品,还有八品的位号,应属于六典内。选入内宫的宫女被分配到六局二十四司,依照制度各司其职,负担繁重的杂役,洒扫宫院、洗衣、晒凉幔被、造办做饭,弹琴、歌舞的,以供皇帝娱乐。宫女每日丑时起床,严妆待发,深夜在极度困觉中,随时等待皇帝的使唤。后宫制定了种种法规,严禁与宫外之人传递书信及信物,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一入宫门深似海”,没有自由,没有自我,年复一年,恪守着宫廷的礼法,青春老去。唐代宫女没有退休制度,如非特殊原因遣放,一般采取终身制。这些女子“入时十六今六十”,入选进宫时,芳华正茂,月牙儿般清新隽美,“青黛点眉眉细长,小头鞋履窄衣衫”,晚年却“零落年深残此身”。当然部分帝王统治期间会适当地遣放宫女出宫,例如当新帝即位初,会遣放前朝的宫人,其次若采选宫女过多,会造成冗宫,不得不遣放部分宫女,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下诏遣放宫女3000人,再者若遇王朝财力不足,为节约开支,也会遣出宫人。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京师发生暴雨,唐宪宗李淳下诏出宫人二百人,任从所适。统治者认为幽闭在深宫女子以应天变,以求免灾,在所谓“天命论”的支配下,遣放宫人。

  终身幽闭在深宫内,没有任何人身自由,长期担负繁重的劳役,多数宫人不堪重负,过早在寂寞和悲凉中耗尽生命。这些因疾病、年迈死去的宫女,被埋葬在苑城附近,俗称“宫人斜”,亦为“宫人冢”。“宫人斜”,也就是埋葬宫人的地方。《广舆记》云:“玉钩斜在江都治之西,炀帝葬宫人处”,宫人斜以隋炀帝埋葬宫女于月亮斜的扬州西郊而得名,非有的学者认为在地势倾斜处埋葬宫女。最早发现宫女墓是在秦朝都城咸阳宫城墙里内,“尽是离宫院中衣,苑墙城外冢。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死时”。西安西郊枣园大马路村,在原唐长安城城西外郊,先后两次发掘唐代宫人墓40余座,根据出土的墓志及器物,可以确定为当时盛唐早、中期时的“宫人斜”。

  宫人的命运,“一生逐向空房扇,夜长无寐天不明”。很多宫女在晚年,境况非常凄惨,若京城有亲属,那是极好不过的,能归于近亲,其他的,有的会安置在别宫中,唐朝皇帝在长安和洛阳两都及其他巡幸之所,都设有行宫别院,这些行宫别院常安置一些宫女洒扫,有的宫女会因皇帝的嫔妃出家,而贴身侍奉,这些宫女为此或尼或道姑。晚年无所依的宫女也常常会入道观养老,以安天年,比如唐长安城内的上清观,收留宫内的宫人3万余人。有的会被发配至陵园,“视死如生“的道教观念,让众多的宫女在皇帝死后,为皇帝守灵。不仅有前朝皇帝的妃嫔,也有在世皇帝失意或获罪的宫女。一些姿色风华年轻的宫女,皇帝会赏赐给百官,以示恩泽。最惨痛的莫过于朝代的更迭,往往宫廷惨剧的主角让无辜的宫女受到牵连。无数宫女横死深宫,无人问津,一?黄土竟成了奢侈。

  除了西安西郊以外,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也发现有宫女墓,应该是守陵的宫女。在咸阳还发现有宫尼的墓地,她们是出宫入寺的宫女,与在皇宫内出家修行性质不同,埋葬地也不同。

  迄今为止,已发现唐代宫女墓志70多方,多收录在《唐墓志汇编》中,葬地较为零散,墓主年龄约在30~80 之间。从已发掘的墓志相互比照,墓志常采用固定格式,也就是说按同一种格式填写的。“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昔以令德,纳于王宫,弼谐帝道,复我唐业,畴庸比德,莫与之京,方当开国承家,大君有命,岂意辅仁莫验,歼良奄及。享年口口口口,以口口口口口终于某所,即以口口口口口葬于某所,礼也。呜呼哀哉,乃为铭曰。”除此之外,另一种格式“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盖以良家女子选入后宫,以备内职。天生淑态,日就贞规,班氏遗文,常守七篇之诫,汉家旧秩,行参八子之荣。方其位以才升,已闻名于凤?,岂谓人随物化,遂归魄于蟾轮。以口口口口寝疾,终于某所,春秋若干,以口口口,葬于某所,礼也。” 口口空白处,是根据不同死者,其年龄和死亡、埋葬日期填写的,如同今日的介绍信。这种格式,除了死亡和入土时间,甚至墓主何许人也,年龄、葬地一概语焉不详。这些模糊的文字,并非偶然失误,而是故意为之,有意覆盖。毫无详实的志文,似在悲泣宫人亡魂的最后归宿,一缕幽魂葬孤冢,可怜无人知芳踪!(责编:魏佩)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