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御窑素以实力雄厚、品质卓绝著称,本文所展示的两件器物既秉承御窑风范,又于规格、工艺诸方面达到极致,在精品云集的乾隆御窑中亦可脱颖而出,堪称盛世御瓷典范之作。
图1所示为清乾隆粉彩御制万花献瑞大葫芦瓶,高57.5厘米,体量恢弘,巧取瑞果葫芦为形,曲线隽美。通体装饰雍容华丽,百花争妍,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所有花卉皆造型严谨,意趣鲜活,运笔俊逸而婉转。花朵以重粉铺填,层次丰富,明净典雅;花叶大小、向背深浅不一,穿插合理。其设计独具匠心,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内壁与底施松石绿釉,匀净厚润,中心书红彩篆款“大清乾隆年制”,端庄规整,足际处涂抹金彩一周。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处处彰显出乾隆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
从性质看,本瓶有别于清宫大运瓷器,属于传办性质的供御器皿。传办瓷器是皇帝根据自身需要或清宫特定原因临时加派烧造的瓷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要求,数量罕少,制作尤精,不惜工本,皇帝本人往往深入参与设计和最后定夺。例如本品之烧制,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
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瓶外壁所饰花卉纹,传统称之为“百花不露地”,寓“百花献瑞”之美意。由于纹样繁密,临摹工作最难,诸多彩料也需一一调试,故一器告成需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他御瓷可比。
检阅公私典藏,乾隆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无几,多典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本瓶与乾隆朝所有百花不露地琢器在装饰布局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其余同类皆是自上而下通体以百花不露地图案装饰,而本品则是口沿与圈足二处皆饰以辅助纹样如意云头纹和芭蕉纹,古雅规整,令人更觉尊贵有加。
图2清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则是糅合了大清盛世最高超的艺术因素??御窑厂的制瓷圣手、宫廷画院的杰出粉本、国内顶级的青料粉彩的罕见精品。最令其身价倍增的是乾隆皇帝亲作的两首御制诗??咏梅诗、咏菊诗。梅花和菊花都是雍正、乾隆这对父子帝王的钟爱之物,在两朝的瓷胎画珐琅器上曾大量采用。晚年的乾隆皇帝深深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中,在志得意满之余,便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平生所追求的艺术享受中,帝王喜爱的诗作与景物便自然出现在帝王晨星把玩的风雅之物上。从目前传世的乾隆朝御瓷看,书写乾隆皇帝御制诗文多见三清诗茶具和各式壁瓶两类,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的文房和陈设器。这些带有御题诗文的器物,特别是其中的陈设器,数量罕少,制作尤精,无疑是常伴君王并深受垂爱的心头之物。
此瓶造型采用乾隆朝新创高档御瓷样式,口呈喇叭形,两侧分别堆塑柿蒂附耳,整体造型挺拔俊朗,线条流畅而不失节奏感。此瓶形由于其腹部空间开阔,既便于通景作画,也可运用开光手法布局,修长的颈部可堆塑各式双耳,亦可不加修饰,从而使这一瓶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再加之自身造型隽美出众,因此自出现之时,即成定式,一直流行至嘉、道两朝,并衍生出多种相似造型。传世品显示,瓶两侧堆塑双耳多见螭龙、夔凤、蝠磬、寿桃等,但以柿蒂为耳的作品,在目前所见的藏品资料中从未见过相同例子。
瓶外壁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开光为长方倭角形,凸起于瓶身之上,使画面更具立体感,但同时也对制胎和烧造温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一方法也仅用于少量高档御窑瓷作之中。四面开光之中的正背两面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两侧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构图注重花朵之间的距离感与空间感,搭配清雅的设色与细腻清秀的笔风,给观者一种温和沉静而又不失富贵的美感。同时,此瓶采用青花粉彩技法,是乾隆朝十分少见的装饰手法,在工艺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梅菊俊逸,百花繁荣,雅致与华贵并进,此两件乾隆御瓷彰显出清代制瓷盛世的最高水平,见证了清宫御瓷千古不遇的辉煌成就。(嘉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