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对100多件珍贵文物进行布展。18日起,《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将在市博物馆开展。展出的藏品有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民间藏玉和出土玉器,均是明清藏玉中的精品,展览将持续至6月底,市民可免费观展。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何磊 通讯员 杨海莉 报道:十堰博物馆通过积极协调,将在5月18日起为市民奉上《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此次展出的藏品有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民间藏玉和出土玉器,均是明清藏玉中的精品,也是典藏明清玉器在十堰首次展出。展览将持续至6月底,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换票参观。
我国古代以美石为玉。由于玉石蕴藏稀少、加工困难,玉器一直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而我国的明清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巅峰,此时玉器在象征身份和富贵之时,也是社会认同的祥瑞符号。
此次展出的玉器中,有7件是故宫博物院于1958年调拨到湖北省博物馆的典藏玉器,描金龙纹的玉磬、长51.5厘米的青玉如意、壁薄通透的青玉盘,这些玉器的规格之高,充分展现了典藏玉器的皇家风范。而这些玉器,在湖北省博物馆也是不轻易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还有部分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玉器或金镶玉器件,也展现了当时制作玉器的精妙手法。素面白玉革带、玉钩描金龙纹佩等饰物,将小巧的玉石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精美的饰品,堪称巧妙。金镶青白玉镂空龙穿牡丹纹绦环、云形镶宝石簪,更是将美玉与金结合,通过精美的镂空雕刻和雕刻的花纹,呈现出金镶玉的富贵与华丽。这些玉器大多是国家一级文物。
此次展出从5月18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6月底,市民可到市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换票观看,深入了解玉器文化。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何磊 通讯员 杨海莉
本次展出的玉器,均是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有8件国家一级文物、7件故宫博物院调拨文物,都称得上是国宝级物件,十堰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接文物和押运时,清点、查验十分细致,押运过程也全方位保密,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精细。
手上有汗不能触碰文物
此次文物交接过程中,湖北省博物馆派出5名专家到黄石市博物馆现场查验,市博物馆馆长、副馆长等多位文物专家和工作人员到场。
按照程序,文物交接过程中,十堰专家要先对文物进行查验。这些玉器物件不能戴手套触摸,以防滑落。而用手接触时,手上不能有汗。
市博物馆的专家接触到这么高规格的文物,心中难免激动,起初手上有汗,不能很好地进行文物查验。
对于较大玉器,要用手触摸表面,有棱角的器物也要用手直接感触棱角分明的区域。十堰文物专家逐渐平复情绪后,不断用纸巾擦拭,再进行文物查验。
1毫米的裂痕都要记录
在查验过程中,专家会对玉器的表面、镂空等处仔细查验,有的玉器平整面较大,查验起来比较容易,通过肉眼观察和抚摸就能检查。但是,也有不少玉器物件十分精巧,查验损伤时也要十分细致。
在查验玉器表面时,不仅要在普通灯光下用肉眼看,有时还要在强光手电、阳光下仔细查看玉器的纹路等,如果有1毫米的裂痕都要记录。同时,部分玉器外表和内部都要查验。一个鼻烟壶的盖子打开后,内部有象牙构件,象牙构件是否完好无损,也是查验内容之一。
这些步骤在交接过程中十分重要,如果交接时没有查出损坏,展完交接时被查出,就要负责任。因此,这个环节十堰博物馆的专家用了4个多小时,才将100余件物件查验完毕。
查验后当场封装
部分典藏玉器是由多个玉珠、玉片等精致的玉石物件构成。这些物件精致小巧、工艺精湛,但随意拿起会造成损坏。因此,这些物件需要逐个查验后,按照原位放置。拿放这些玉石物件的方式都要进行标记,双手托底拿取、平拿平放等,以免因拿放发生损坏。
部分玉器价值连城,为了防止出现玉器被盗等情况,在查验过程中,省、市博物馆专家、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均在场,按照严格的多次查验程序,查验后的玉器立即装箱、装柜,封存后贴上封条。封条贴在包装箱的钉子上方。
押运行程车速控制80公里/小时
查验、装箱完毕后,就要将这些国宝级文物押运回十堰。此次,从黄石回十堰全程高速公路,路况较好。但押运前期,行程和时间都没有确定。
在确定最佳时间点后,上午10时从黄石出发,车辆启动后就不能停,人员均在车上吃饭,即使车辆加油,安保人员也要在车辆四周来回查看。
行驶期间,车辆之间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络、车距也保持不变。同时,为了防止押运文物途中因路面颠簸受损,车速也控制在80公里/小时左右。运送从上午10时开始,到下午接近6时许到达十堰市博物馆。
在十堰博物馆库房内,有着严格的安保系统。按制度,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存放和拿取,必须要有钥匙和智能卡同时存在,多方人员见证下才可进行。
目前,这些国宝已在市博物馆布展完毕,18日起将为市民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国宝玉器长啥样 带你先睹为快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何磊 通讯员 胡勤 杨海莉 龚俊 图/记者 张启国
清代皇室传世品,1958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至湖北省博物馆,此前在省博物馆也未曾露面。
通体青色的玉如意头呈花瓣形,柄是圆滑的弯曲状,双螭形状的尾部。如意的头和柄分别雕刻着蝙蝠、云纹、菊花、葡萄等饰物,有着福、寿、皇权等象征。全长51.5厘米、宽12.8厘米、高6.7厘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气。
文物专家表示,这款如意长度像一个成年人手臂一般,成品玉器就有这么长,可想而知,打造该玉器的完整玉石有多大,实属罕见。
这款颜色青中带白的玉盘也是清代玉器,很浅的弧形盘壁,平平的盘底和矮圈足,看似十分平常的物件,却是皇家传世品,也是故宫博物院藏品。
从尺寸看,玉盘高4.2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15厘米,能看出雕刻该玉盘的玉石石材体积之大。
文物专家表示,这个玉盘看似普通,但是在光照条件下,能看到盘壁晶莹剔透,盘壁可透光的通透效果在当今都算是制作技术高超,更展现了当年制作玉盘的精湛工艺。
青玉凤耳带盖扁壶
清代的这款扁壶同样是故宫博物院调拨至湖北省博物馆的传世品。扁壶通高27.5厘米、厚6厘米,玉石的尺寸自然不算小。
青中泛白的扁壶呈现椭圆形直口,方唇,束颈,颈部有双凤耳。该扁壶还有盖,盖上有一个椭圆形钮,通过这些就能看出制作技术的精细。
专家表示,乾隆时期玉器的琢制技术达到顶峰,乾隆本人后来推崇玉器古朴简洁的造型,认为过于雕琢的玉器是“玉厄”(即玉业的灾难),要求玉匠以古为师,本件即为仿古作品。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明代组合玉佩,通体青色,由32片玉叶、16件串饰和1件玉珩组成,分九排四列以丝线串缀而成,复原后整体通长59厘米。
这件玉叶组佩,文献记载:皇帝纳后有“玉佩叮?一副”,也被称为“玉禁步”此件当为皇帝赏赐。文物专家表示,通俗来说,佩戴这件玉佩组合,走路时一定要慢,不然会有很大响声。因此,能佩戴此饰物的人员级别也有限制。
这款从梁庄王墓出土的明代玉石簪是国家一级文物,金簪通长19.2厘米,头宽7.7厘米,厚0.1厘米。本来镶嵌有宝石8颗,其中红宝石3颗、蓝宝石2颗、祖母绿1颗,出土时缺失1颗。
从外观上就能看到这款宝簪金黄的色彩。此件金饰品的累丝工艺也十分有特色,用金丝曲折堆累然后焊接成玲珑剔透的造型。宝石的色彩搭配十分绚丽,而这些宝石也十分有特色。
文物专家介绍,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这些名贵宝石的产地都不在国内,也许来自东南亚,可能与当时郑和下西洋有关。因此,这些都堪称罕见的国宝重器。
素面白玉革带同样出自梁庄王墓,是国家一级文物。通俗来说,这就类似于现在的一条腰带,而这是明朝官员的配饰。这款革带由20件玉带?(kuà)和两件铜鎏金带扣组成。带?又称带板,为玉带中的组件之一。
专家介绍,玉带只是一品官以上及特赐才能佩戴。而不同的?数和纹饰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明代玉带?已成为官场礼服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多应用“花下压花”的镂雕技艺制作出多层图案,纹饰有龙纹、鹤纹、花卉纹、松鹿纹等。
首先突出的就是该款玉带的完整和精美,不仅能让市民通过这款玉带了解当时官员配饰的规格,还能领略那个时代技艺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