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6月16日讯(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通讯员牟炳林)目前,烟台福山区王懿荣广场项目正在全面建设中。就在几天前,工人施工时意外在指挥部东侧2米的一块平地上发现一个洞坑,顺势一挖,竟然是一个汉代墓葬:在5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16件陶壶、陶罐、陶盘、铜镜、铜钱、铜带扣、古剑等文物,其中2000年前的“熏香炉”更是胶东出土的罕见文物。
6月10日上午9点50分左右,一位正在负责平整地面的工人突然觉得锄头一沉,地面出现一个10公分大小的洞坑,顺势一刨,三个陶罐和一些破碎的黑色陶片出现在眼前。“这应该是文物!”王懿荣广场项目经理曲春东立即阻止工人继续挖掘,对现场出土陶器进行简单保护,并马上通知主管部门。10分钟后,烟台福山区文化旅游局、烟台福山区文物管理所等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在现场拉起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文物发现地。市博物馆考古队专家也赶赴现场,进行了保护和抢救性考古挖掘。
“经过初步推定,这批陶罐为汉代之物,而发现陶罐的位置基本确定了棺椁位置。”王懿荣纪念馆馆长、文物管理所所长于杰告诉记者,陶罐是汉墓的“标志”类陪葬,因为汉代时期生产技术的限制,只能烧制陶罐,这也可能是墓主人的生活用品。“现场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东西向长3.3米,宽1.5米,葬具单棺,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在头箱处,器物主要有陶壶、陶罐、陶盘等。”
经过6个多小时的抢救性发掘,共出土器物16件,陶器9件分别有陶壶5件、陶罐2件、陶盘1件、陶制博山炉1件;铜器5件分别有铜印1枚、铜镜1个、铜带钩1件、铜钱2串共20个;铁器2件分别有铁匕首一柄、长条状锈蚀铁器一件。
在众多陪葬品中,一件小器物让专家眼前一亮。只见这个拳头大小的陶壶,底部是一个直径十二、三厘米的陶盘。“这叫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熏香用的。”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说,这种香炉的出土在北方汉代墓葬中也比较罕见,它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同时,在随葬陶器底部,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漆器和鱼骨。虽说是漆器,但只能在烂泥里看到一个大概轮廓,两条鱼骨的骨刺却头尾分明,长度约为40厘米。专用的“熏香炉”、两条大鱼,这些陪葬品是墓主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经过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专家初步推论,此次出土物可能为西汉早期墓葬,陪葬品种类丰富,符合胶东地区古代墓葬风俗形式。”于杰表示,“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福山历史以及胶东半岛西汉时期的经济、文化及手工业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福山当地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出土器物已被烟台福山区文物管理所全部存放于专用库房,随后将进行更为细致的整理鉴定工作。
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