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
石湾陶塑技艺品向来被俗称为“石湾公仔”,这个范畴包括了人物造型、动物造型、艺术器皿以及被称为“山公”的微塑作品。以上几大类型中以人物雕塑最受关注和偏爱,因为它有明显的故事、内容、形象和神韵,故此常被冠以“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赞誉。其实在石湾陶塑技艺领域中,不同形式的表现其艺术含量是各有千秋的,正如热衷动物陶塑的陶艺家们,他们仅以动物形象作为表现自己艺术追求的媒介物,他们的作品不是动物标本的重现,而是通过动物的“物像”去表现作者自己的人情意念和心态追求。
石湾动物陶塑可追溯至汉代,当时的陶鸡、陶牛已颇具神韵,明代则已完善。清代黄炳将国画工笔技法运用于动物陶塑中,创造了“胎毛”与“镶眼”技法,使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民国时期霍津所塑的牛形神兼备,清晰细腻;建国初期在石湾艺坛刘传与区乾双峰并峙,前者以人物陶塑著称,后者则以动物陶塑为人称道。区乾继承石湾传统的“胎毛”技法创作手法不拘一格,以严谨的写实作风,以充满自然灵气、活灵活现的作品为动物陶塑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知时鸟》《洗毛鸭》等都是其代表作。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伴随着石湾陶艺的不断演进,多年来石湾动物名家辈出,而在这些名家当中,霍然均善于塑造麒麟、南狮、白鹭等动物形象,其作品以现代理念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清新雅致,富于情趣被外界赋予“南狮王”、“麒麟王”之美誉。
霍然均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岁考入石湾美术陶瓷厂举办的陶塑班学习,跟随庄稼、刘泽棉等大师学艺,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动物组,师从动物名家霍英等。学海无涯,出于对动物陶塑的喜爱,霍然均对前辈的作品不断地揣摩、研习,掌握传统陶塑的各种表现手法与技法,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陶艺语言。他在总结与借鉴石湾陶艺传统的捏塑、贴塑、刀塑与胎毛技法的过程中,另辟蹊径,结合现代前沿的艺术思想,合理利用泥土特性,意实结合的刻画手法,逐渐形成自己动静相宜、清雅隽永的独特艺术风格,很好地将动物陶塑技法传承下来,并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动物陶塑的创作潮流中。
世人常说继承传统,在我看来继承传统并非难事,因为传统有根可寻,但推陈出新则不是易事。而霍然均的作品为何能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源于他的平淡,他的深情,知古而鉴今,仅仅以朴实者的淳厚,实现自己对陶艺的追求。他在作品中熔铸自己的感情,要让原本冰冷的陶塑变得活灵活现,深入感受泥的质感,使它成为自己最亲密的战友。霍然均用自己的双手赋予陶塑以新的生命,飞禽、走兽、植物跃然纸上。
石湾陶塑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与人对话”,伫足凝视你能身临其境,百般回味,意趣盎然。正如他的作品《依恋》中两只白鹭,恬静、温馨、优雅,相互依偎中隐隐透露出相思相恋之情,正向面前的你诉说着相守如斯的情怀。细观白鹭蓑毛,雪白细腻,沿袭传统的胎毛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水墨画中的工笔翎毛,如诗画般梦幻,作者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倾注作品之中。说《依恋》是一首诗也不为过,是一首充满甜蜜爱情?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前人塑造南狮,多以威武雄壮为显像,而霍然均塑造的南狮,既有威风亦有童趣,既灵动又矫健。最令我沉醉的是《乐融融》,小南狮们簇拥在大狮身旁,亦或嬉戏,亦或撒娇,乐也融融。在观赏者看来,折射出的意蕴也多种多样,家庭和睦、手足情深……令人沉醉其中,向往自己的理想生活。
霍然均的动物陶塑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如意吉祥》、《生命之歌》、《情深》等作品已经作了最好的诠释。当然,他的创作思路不单局限在动物陶塑,在人物、植物、壁画等方面也有着不错的造诣。从《悟》中看到以一头一手构图,表现其参禅悟道的神态,道法自然,别具韵味;《丰收在望》则以芭蕉为主角,塑出岭南佳果之丰盛,以昆虫点缀,又增添几分野趣,这件作品也已被选入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尽管作品千变万化,但你总能在他的作品中总结发现出一种微妙的东西,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属于他自己,独一无二,恰恰是这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