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湘江边的长沙铜官古镇,千年前这里满载着铜官陶瓷的商船经洞庭湖、长江、南海,抵达西亚地区,将长沙窑的瓷器产品卖到当地人的手中。那么长沙窑瓷器在唐代陶瓷历史上如何定位?9月14日,国内顶尖级文物专家张忠培、单霁翔、安家瑶等10人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论证得出最新结论,长沙铜官窑是最早大规模对外贸易的窑场之一,是唐代陶瓷之路的重要支点。
这次论证会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等到场进行论证。这次论证会主要论证长沙铜官窑在唐代的历史地位问题。
记者颜宇东
延伸阅读
扬州、宁波,长沙窑主要出海口
在扬州和宁波出土的大量长沙窑瓷器,可以看出长沙窑产品在唐代时先是云集到这两个城市,之后向海外销售。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描述了长沙窑海上陶瓷之路的基本路线图。
李建毛举例,1995年在扬州淮海路西侧的蓝天大厦工地,发掘出一批器形比较单一的长沙窑残片500余件,主要器形为碗、盏、盒、杯等,推测该处为当时的长沙窑专卖店。另外在1974年,在宁波余姚唐代出海口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其中有几百件越窑和长沙窑的青瓷、青釉褐彩瓷和黑釉器,船上有器物刻款显示为:“乾宁五年”(898年)。
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口,在唐代不仅是国内最繁华的都市,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对外贸易的瓷器等多先运集至此,再经水路转运入海。宁波在唐代称明州,是当时东南沿海重要贸易港口之一。长沙窑的产品最主要就是选择从这两个地方出海。
记者颜宇东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