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王素英
继今夏柯家冲窑大规模考古发掘之后,繁昌窑又一重要窑址骆冲窑发掘日前取得重大进展。考古人员在骆冲窑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造型规整、品质优越的青白瓷制品和“高档”窑具,还在窑址周围发现了规格较高的古建筑遗迹,至少有4条重要线索表明,骆冲窑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专家分析,它不仅仅是我国南方最早烧制白瓷、青白瓷的窑场之一,还很可能是专门烧制贡瓷的瓷器工场,是我国古代官窑的源头。
◎线索:“白富美”瓷器
这里可能曾产皇家贡瓷
骆冲窑是南方地区典型的“龙窑”。经过蜿蜒的山路,爬上山坡,一座“龙窑”遗址跃然眼前。窑头在下窑尾在上,仿佛一条长龙沿山坡俯冲而下。骆冲窑目前残长26.4米,窑尾最宽处2.6米。不过由于窑头部分在早年遭到破坏,因此专家认为,原先的骆冲窑规模可能更大。
在考古遗址现场,不时能看到土中夹杂着细小的瓷器和用来装烧瓷器的匣钵碎片。别看瓷片细小,但仔细打量,依然能看出其胎质细腻、色泽莹润。现场考古发掘负责人之一、繁昌县博物馆副馆长汪发志介绍,这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碗、盘、碟、盏、香盒、粉盒等各种青白瓷器物。虽然瓷器类型大致相同,但比起柯家冲窑,骆冲窑不少瓷器的变化更为丰富。另外,骆冲窑不少瓷器胎质更为细腻,釉色偏白,大部分瓷器的施釉一直到圈足,少数产品达到满釉,圈足和口沿也都经过细致的处理,应该说更加精致。
在骆冲窑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瓷枕、武士俑等。除了生活用品,还有更丰富的陈设用品,这也说明骆冲窑产品的“市场定位”与柯家冲窑可能不同,或许就是一个定位上层社会、专烧“高档货”的窑炉。
中科大教授张居中,也是柯家冲窑1号龙窑的发掘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南京的“南唐二陵”是南唐先主李弁的钦陵和他的儿子李?的顺陵,在那里就曾经出土过繁昌窑瓷器。这说明南唐时期就已经有繁昌窑出产的瓷器,根据骆冲窑产品的精致程度,很可能就是骆冲窑出产,骆冲窑很可能是一座烧制皇家贡瓷的工场。
◎线索:“格子间”窑室
或为我国最早分室“龙窑”
相对于柯家冲窑已经发掘的两座龙窑,考古专家在骆冲窑窑炉遗址发现四道明显的隔墙。这些隔墙把整个窑炉分为五段,每段长4~6米不等,每段窑室都有一道侧门。
汪发志介绍,根据骆冲窑窑炉墙砖的烧结程度及瓷器的烧成状况判断,窑炉中隔断设施的采用应该是为了提高瓷器的烧成温度、烧制出更精美的瓷器。这种隔断设施的采用,其结构已经属于分室龙窑的范畴。
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刻有“淳化”年号的匣钵,这为繁昌窑的时代判断提供了信息。骆冲窑出土的喇叭形支座、碗形匣钵也都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窑具。根据这些发现,考古人员分析,骆冲窑主要烧造于北宋早期,其始烧时代有可能会上溯至五代末、北宋初期。
如果骆冲窑的始烧时代追溯至五代,瓷窑考古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认为,那骆冲窑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分室“龙窑”。
◎线索:“一次性”窑具
工艺类似神秘“秘色瓷”
在对出土瓷器和窑具的分析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繁昌窑制瓷过程中,会将制好的瓷坯装入一个容器,放入窑炉中烧制,这种容器就是匣钵。在繁昌窑,一个匣钵装烧一件瓷器的“一钵一器”方法已经广泛采用,也保证繁昌窑出产瓷器的较高品质。匣钵一般采用粗糙的材料制成,但在骆冲窑,考古人员发现的匣钵不仅质地优良,有一些还通体施釉,与众不同。
沈岳明介绍,骆冲窑匣钵的制作材料基本已经达到普通瓷器的用料水平。优质原料再加上匣钵施釉,使得在烧制过程中密封性更好,瓷器等于是被高温“蒸熟”,烧出来的品质自然更好。但普通匣钵是可以多次利用的,这样施釉密封的匣钵在烧制结束后没法打开,只能砸破取出瓷器,变成了“一次性”使用。 “可以说是一种不计成本的烧制方法,目前仅在越州窑和五代耀州窑烧制神秘的‘秘色瓷’的时候发现过。 ”
张居中告诉记者,由于成本高昂,“秘色瓷”专为进贡皇家所用,普通老百姓难得一见,千年来史料中对其颜色、造型也没有记载。 “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法门寺出土了14件精美瓷器,与同时出土的《物账碑》相对应,人们才知道‘秘色瓷’是什么样,可见其珍贵和神秘程度。 ”
专家分析,采用和“秘色瓷”同样的烧制方法烧制出的瓷器自然身份不凡,很可能也是进贡皇家的贡品。
◎线索:“高大上”古建
骆冲窑很可能有官窑背景
考古人员还在窑炉附近发现了一座齐整的房基遗址。清理遗址时,考古人员发现了精致的模印花纹砖和有花卉纹的瓦当。
张居中介绍,在古代,瓦当的使用规制非常严格,只有寺庙和官署衙门才可以使用,普通老百姓使用就是僭越,因此这栋房屋“身份”不普通。瓷窑考古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也认为,即使这栋房屋是寺庙,在宋代,寺庙承担了官府很多的行政职能。窑炉边上这么高规格的房屋不可能是窑工宿舍,那就很可能说明骆冲窑的官方背景。
在繁昌窑窑址中,骆冲窑窑场更加偏僻,与原料产地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一千年前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这么神秘的地方烧制瓷器,考古专家认为也不像是普通民间窑场主所为。张居中教授认为,古代瓷窑并不像今天很多人认为的那都是“官”、“民”界限清晰,到了繁昌窑的烧制时代,骆冲窑有可能是“官搭民烧”或“设官监窑”的产物。
档案
繁昌窑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考古专家目前认为繁昌窑的窑址以繁昌县城南郊的柯家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和西郊的骆冲窑为主要代表。自2002年发掘之后,去年11月左右,我省考古专家对繁昌窑柯家冲窑2号龙窑启动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青白瓷器和窑具,取得了一系列极其有价值的考古发现。
今年7月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省考古专家又对繁昌窑的另外一个重要窑址??骆冲窑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骆冲窑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96年、2010年曾经过两次小规模发掘,这次发掘也是近年来针对骆冲窑的首度大规模考古发掘。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