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的神奇窑变,堪称世界陶瓷界的神秘天机,至今无人能预测和人为干预钧瓷出窑时的窑变效果。12月23日-29日,北京荣宝斋携手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钧瓷柴烧技艺”传承人、钧瓷大师任星航,举办“钧天星航”艺术作品展。届时,将有上百件钧瓷作品首次亮相,其中包括几十件按照宋代柴烧工艺烧造的珍品,这些作品的釉面和窑变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宋金遗韵,被认为是最接近宋代钧官窑瓷器气韵的当代作品。
任星航出身钧瓷名门,是禹州“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制瓷生涯长达40多年。2014年电视剧《大河儿女》热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禹州钧瓷热。但很少有人知道,任星航就是剧中男主人公贺焰生的原型,而导演高满堂最初的创作灵感,也正是来自于任星航烧造的龙凤盘。
任星航为这次艺术展带来了数件“扛鼎重器”,其中就包括此前极少公开展出的“凤盘”??“平盘?凤凰涅?”。器身浴火后形成天然的窑变景观,口沿自外向内分金色、翠蓝、铁褐三色,一只火凤凰从盘心处振羽高飞而出,身姿傲然,特别是玫红色的羽翼翩翩舞动,充满凤凰于飞的动感。除了“凤盘”,“惠风洗?天眼”、“渣斗?瑞彩”等,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钧窑里藏着天机,上釉的时候是清一色的白釉,经过窑内复杂的还原反应,出窑时呈现万彩,工匠只能决定釉料配方,无法控制烧出来什么颜色。”任星航介绍说,“窑变”是钧瓷不同于其他瓷器品种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天工”与“巧匠”之间的默契与结合。
钧瓷的魅力之魂??神秘莫测的窑变艺术,在此次展览也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可以在梅瓶的旋转之间看到器身上更迭的四季山水景观,在姹紫嫣红的釉面中找到星辰点点和万家灯火,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与欧洲印象派和抽象派绘画的艺术特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家还可以在展品中看到一件暗藏玄机的“福寿石”,透过高倍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釉面上盛开的朵朵桃花,粉色的花瓣娇艳欲滴。任星航介绍说:“钧不成对,窑变无双,钧瓷窑变在烧造中自然天成;烧窑当天的风向、窑内细微的温度变化、烧窑时间的长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钧瓷釉面,带来不同的窑变景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钧瓷柴烧技艺”传承人,任星航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钧瓷、了解钧瓷。再现古老钧瓷技艺、传播钧瓷文化、普及钧瓷知识,自然也成为这次展览的重要使命。在展览上,除了欣赏独具魅力的“窑变”之外,观众还可以透过不同风格、不同形制的作品,触摸钧瓷从古到今一路走来的历史。展品中既有宋代钧官窑御用瓷风格的葵口鼓钉洗、出戟尊、花盆,也有明清风格浓郁的钧瓷梅瓶、橄榄瓶、玉壶春瓶、观音瓶,以及融入现代设计和创意的甲骨文茶盏、天圆地方的玉琮型小香炉。整个展览的布展,融入了任星航“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理念。
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在“燃料”这一项上标注着:“柴烧”。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凝聚着任星航的无数心血。历史上,宋代御用的钧官窑瓷器都为柴烧而成,松木燃烧时的油脂可以滋养瓷器,炭薪也会在釉面上形成韵味独特的“落灰釉”,从而赋予瓷器和田玉一般的温润和凝脂感。然而遗憾的是,元末明初钧瓷窑址毁于战火,钧瓷柴烧技艺也随之失传。
在经历无数尝试之后,任星航终于成为新中国恢复钧瓷柴烧的第一人。2004年,他根据钧官窑出土的窑炉,成功复原了宋代双乳状双火膛柴窑炉,并进行了柴窑首烧。当时的60余件柴窑作品中,有20余件具有明显的宋钧特征,9件呈现宛若晨曦的自然窑变图景,断代近千年的钧瓷柴烧技艺重见天日,当代瓷器的北宋基因得以延续。对于钧瓷的发展,任星航表示:“钧瓷的魅力在于窑变,在我看来,窑变即人变:从宋代至今,钧瓷的窑炉样式在变,器型风格在变,釉料在变,烧窑的燃料也在变,艺术品需在传承之中添加时代印记,人变,即是本着对窑变的最好传承和发展。”
“做人做君子,做瓷做钧瓷。”任氏钧瓷传承有序,在钧瓷界乃至国内陶瓷界屈指可数。此次赴京展出,任星航领衔的“星航钧瓷”还有两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助阵,分别是任星航的女儿任英歌和女婿刘红生,一个擅长小器型茶具、香具的柴烧,一个擅长大型钧瓷器物的手工拉坯和成型。
花盆是北宋御用钧瓷的主要器物,在徽宗时期备受宫廷追捧。在为期一周的荣宝斋“钧天星航”艺术作品展上,荣宝斋还将邀请国内知名花艺家孙可一道,与任星航大师进行跨界合作,精选一部分参展的星航钧瓷作为花器,呈上独特的宋韵插花作品系列。孙可表示,钧瓷的色彩饱满浓烈,又适逢辞旧迎新之际,因此插花作品将突出年节的喜庆祥和,为京城观众奉上珠联璧合的视觉盛宴。
据了解,此次“钧天星航”艺术作品展是荣宝斋非遗作品系列专项展的一部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荣宝斋,长期致力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乾恒传统药香展、廷怀汝窑展等多个非遗主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