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浙江卫视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了口碑与收视的双重“逆转”,在如今各大卫视真人秀火拼的时代杀出重围,奔跑成功。随着这档户外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及越来越多的观众对节目的关注,“跑男”和“奔跑团”也成了热搜关键词。追着《奔跑吧兄弟》节目的过程中,小编灵机一动,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也有“跑男”的踪迹,他们曾风靡中外,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这些“跑男”就是骑马俑和骑驼俑。
数千年来,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的丝绸之路,促进了途经该路的各国之间丝绸、茶叶、香料、珠宝、瓷器等物品的贸易,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古时没有照片、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文化遗存??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俑,它们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文物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社会习俗。丝绸之路上文物俑的纹饰、雕刻的衣服样式、发髻样式等,不仅能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同时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丝绸之路上的这些文物俑,他们型态各异,有端庄大气的贵族女俑,倾国倾城的仕女俑,桃花玉面的舞伎俑,神态猥琐的宦官俑,文质彬彬的文士俑,精神抖擞的武士俑,姿态超群的杂技俑,神态各异的胡人俑,正气凛然的天王俑和镇墓兽,任劳任怨的骏马和骆驼俑……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跑男”就在他们之中。
古代丝绸之路上骑马奔跑的“兄弟”
骑马出游和狩猎是唐代上层阶级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狩猎活动和骑马出游也成了唐代绘画、雕塑、诗歌等艺术的创作题材,骑马狩猎俑和出行俑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除了大量的男俑被留存下来,在一些骑马出游和狩猎活动中,甚至还有女性形象的出现,因用雕塑的形式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刻画,使得那些骑马狩猎和出游女俑历经千年得以成为今天的文物。
唐朝是一个宽容而开放的朝代,妇女不仅可以抛头露面到市街游玩,还可以参加打球、射猎等活动。妇女骑马在唐代绘画、雕塑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生动的表现,且常着胡服,唐代上层妇女着胡服骑马出游是一种社会风气。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唐朝这一朝代对丝绸之路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繁荣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大唐盛世不仅输出了各种精美的商品,也引起了西域、中亚、西亚诸国民众的无限向往,以致各国商人、工匠、艺人各色人等纷至沓来,其中给中外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胡人在古代丝路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丝绸之路途径地区也留下了无数的胡人俑,它们是丝路繁荣景象的证明。
古代丝绸之路上骑驼奔跑的“兄弟”
彩绘胡人骑驼俑,唐代文物,通高85cm,驼长76cm,现藏大唐西市博物馆。胡俑头戴尖头毡帽,浓眉,深目高鼻,八字胡须,身穿红色翻领胡服,黑色长裤,足蹬尖头靴,双手作持缰控驼状,双腿紧夹坐于驮囊之上,上饰兽头,两侧挂物。双峰驼抬头远望,张嘴露齿,鬃鬣飘动,阔步前行。此俑形体高大,工艺细致,是唐代彩绘胡人骑驼俑系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中世纪的中国具有超强的综合国力和丰富的物产,吸引了无数胡商千里迢迢来到中原。“沙漠之舟”骆驼,以其默默无声的千年负载,成为“丝绸之路”当之无愧的象征。胡商以这种特殊的运载工具,背负宝石、香料、玛瑙而来,又满载丝绸、瓷器、茶叶而归,异域的礼俗、宗教和文化也随之纷至沓来,胡风礼俗、胡乐歌舞成为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
威武的胡人和矫健的胡马也随之成为唐代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题材,这些作品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往来的频繁与繁荣的景象。在骑马或骑驼俑中,男性胡人俑比较常见,极少见到胡姬形象出现。
此外,在唐朝人的理解中,似乎胡人与骆驼理所当然要在一起,杜甫也因而写下了“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的诗句。因存在这种雕塑艺术创作思维,现今中国流传下来的许多骑驼俑的人物形象均以胡人为主。
作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