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彬 邹德龙 邹财金 文/图
华安东溪窑是大型民窑,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漳州府古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社),为“漳窑”遗址典型代表,属明中期至清初期民间大型瓷窑窑厂。窑场规模巨大,窑址约10平方公里,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最大的窑口,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
东溪窑始烧于宋代,明中叶以后崛起,烧造的延续时间长,品种类型丰富,主要以烧造青花为主,兼烧青瓷、白瓷、青白瓷、米黄瓷、酱釉瓷,另外还有少量三彩、五彩瓷,品种有观音、弥勒等菩萨和花瓶、香炉、笔筒等器皿,是福建省最早烧造青花的窑址之一,其器物精美,造型古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明清文人的珍玩之物,也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所珍藏。尽管东溪窑并非官窑,但其产品以质优而被列为贡品。
东溪窑所制产品人工担运至归德溪通往永丰溪,也由上坪、上樟烧制瓷器一并担运至北溪分渡口;再由平板船经九龙江的北溪、西溪分载于月港,外销南洋诸岛国及日本、欧美各国。
清朝时期,因朝廷在景德镇官窑大量烧制宫廷瓷器,征用了东溪窑的工艺能手,同时因社会动乱等诸方面因素影响,东溪窑人散窑停,窑厂从鼎盛时期的上万人锐减至数百人,渐趋凋零。
据《福建通志》,“漳窑出漳州”“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旧漳琢器者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闽书》则把“漳窑”范围缩小至“龙溪东溪窑”。可见,华安东溪窑作为“漳窑”遗址,在陶瓷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目前,华安东溪窑遗址以马饭坑、牛寮、后坑辽、水尾、上虾形、吊拱、崩爿湖、扫帚石、橄榄坑、白叶坂等窑炉遗迹和文化层为中心,半径 100 米范围内发现窑口近 20 处,并有大量堆积层,采集标本 4000 余件。东溪头、上樟村、绵治村、?头村还有客栈、商店、民居旧址,并有大量堆积层,不少器物和残件被考古界视为具有漳窑典型特征,被国内外瓷器家定为中国名瓷。2012年9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东溪窑经久不息地散发着迷人的文化异彩,如今东溪窑的产品在民间亦有人收藏,收藏者手中精美的陶瓷品,大多是生活方面的器具,或完整,或残缺。或许,他们更多收藏的是对一种文化的喜爱和守护。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