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
紫砂壶,中国的传统品茗工具,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紫砂器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本质闻名于世。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器身就越光润古雅,即吴骞《阳羡?名陶录》所述:“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文房雅供。”。世上有不少人喜欢品茶,更有不少人因紫砂壶所特有的这种艺术气息而喜欢收藏紫砂壶。甚而还有些“求壶不求官,干水不干禄”的癖士。 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紫砂壶的历史始于阳羡(宜兴)君山之隅、东溪之上的金沙寺。这里原来是唐朝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的地方,不过,此金沙寺之所以载入史册,并不因为那位昙花一现的宰相,而是因为一位名叫供春(龚春)的书童。 相传,明代正德年间,那金沙寺内一老僧精于制陶。当时吴门唐寅的好友吴颐山带着这个叫供春的书童在这里读书休养。老僧做壶的时候,供春就在一旁偷看。日子久了,他觉得老僧做的壶过于粗拙。有一次,趁大家不注意,供春取了一点老僧做完壶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模仿寺旁一棵古银杏树上的树瘿纹样,做了一把紫砂壶。当时他并无做壶工具,只有一把茶匙,所以在壶面上留了很多手指螺纹印,没承想反显得古秀可爱。 此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据传,供春后来还做过“龙蛋”“印方”“六角宫灯”等壶。但世间最看重的,还是他的处女作“树瘿壶”。旧志称该壶值“五百金”。而且求壶者趋之若鹜。但今不得见,坊间多为仿品。 供春之后,“四名家”为董翰、赵梁、玄锡、时朋。时大彬、李仲芬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至清初紫砂壶大师为陈鸣远、惠孟臣。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堪称又一代大师。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现当代紫砂代表人物:高海庚、徐秀棠、徐汉棠、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何道洪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鉴赏紫砂,五字箴言 当今,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第一是“泥” 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般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般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第二是“形”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基本有圆、方、筋纹、自然四类,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 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看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的程度。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三是“工”: 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第四是“款”: 鉴赏紫砂壶款一方面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另一方面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属于中国的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国水墨画中的文人画一样,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则体现了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第五是“功”: 即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繁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一味追求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紫砂壶的功能美: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壶盖严紧、出水流畅。 最后总体审视紫砂壶艺的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形,也就是品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在过去三年,紫砂壶价格涨幅惊人,高档紫砂壶涨幅达10倍。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一年只做几把壶,名家之壶备受追捧。紫砂已经不仅是爱茶人的茶具、收藏品,更成了拍卖会上的宠儿、投资品。 今年春拍中紫砂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中国嘉德3个紫砂专场最终以1.4亿元总成交额收官。保利春拍紧随其后,其“中国当代高端工艺品专场”和紫砂古器整体成交额6000多万元。北京匡时“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紫砂专场”总成交近5200万元。综观整个春拍走势,紫砂各个板块都有上升幅度,整体呈现稳步上扬态势。 顾景舟作品依然领衔紫砂市场。继去年春拍出现1232万元的高价后,顾景舟的作品不负众望地再次突破了千万元关口,其与韩美林合作的 “提梁盘壶”以1150万元成交;与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栏壶”以1035万元成交;“云肩如意三头茶具”以1023.5 万元成交。一位专家就曾表示,从目前的整体走势来看,紫砂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也应该看到,与顾景舟大师同时代的“紫砂七老”的作品目前依然处于价值洼地,比如蒋蓉、吴云根、朱可心等的作品价值被严重低估,目前还远未到位。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相对于处于巩固阶段的现当代大师作品,老壶的表现值得关注。在今年春拍中,老壶板块不仅出现了800多万元的价格新高,整体走势也都呈上涨态势。这说明随着藏家对紫砂了解的深入,老壶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总体来看,市场的走势也在向良性的方向进行着演化。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去年秋拍中在各个拍卖公司遍地开花的紫砂专拍,在今年春拍中出现了阵线的收缩,北京市场中仅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华辰开设了专场。这种阵线的收缩是受到紫砂壶存世量及受众群体较小的制约,也因此藏家会更倾向于将拍品送到资质更强的拍卖公司。同时,面对较为集中的送拍作品,拍卖公司也会更为在意拍品的品质。由此可见,今年春拍中紫砂的阵线收缩,其性质更趋于进入一种良性的调整通道,有利于整个紫砂市场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