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妹在沪上收藏界中算是一位新秀,但是,她的收藏种类颇为独特???古瓷片,这也使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少见的古瓷片收藏家。日前,记者探访了位于上海宝山区杨行的古瓷片收藏博物馆。
收藏“小屋”别有洞天杨金妹是一位已年近七旬的老人,刚见面时她正带着老花眼镜看一份收藏类的报纸。见到记者前来,便热情地将记者领进她的收藏“小屋”。不看不知道,毫不起眼的“小屋”内却别有洞天:数不尽的古瓷碎片都被庋藏在屋内,碎片上的图案有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看得人眼花缭乱。再仔细看时,红釉、黄?、洒蓝、墨黑、青花、更令人觉得流光溢彩。
杨金妹向记者介绍,初步估计,此屋藏有历代古瓷万余片,重量达一吨半。只见钧窑的瓷片温润厚泽,晶莹剔透;德化窑的瓷片洁白濡润,精致如玉;龙泉窑的瓷片纯正淡雅、素而华丽;吉卅窑的瓷片朴实无华,釉润光亮。在这些瓷片上,富贵高昂的是牡丹,清高孤傲的是松竹梅,洁白如雪的是桅子花,晶莹剔透的是葡萄。每一块瓷片上都有一幅画面:或者垂钓的渔翁在绿荫环抱的小河中,撑着一叶小舟,荡漾在碧波中;或者两位顽童在木盆里卧摘莲蓬,活泼可爱;或者神采奕奕的八仙窃窃私语,仿佛在商量民间大事。
其实,每一块瓷片上的纹饰都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比如,表示延年益寿的有“福禄寿”、“百寿款”、“瑶姬献寿”等;表示吉祥寓意的有“年年有余”、“万事如意”、“马上封侯”等。特别是代表中华民族几十条龙的古瓷片中,既有螭龙、蛟龙、云龙、草龙,又有赶珠龙等,几乎囊括了我国从古到今的瓷文化精华。
以捡瓷片为乐当提起为何热衷于收藏这些毫不起眼的古瓷片时,杨金妹坦然表示,这完全出于丈夫的一次偶然启发。
8年前的一天,喜欢收藏古钱币的丈夫,从外面带回两块古瓷片,说是在某建筑工地上发现的。当杨金妹洗净瓷片上的污泥后,顿时眼前一亮,两块瓷片上分别用隶书和楷书写着“寿”和“福”字,字体圆润流畅,釉色晶莹温糯,看后使人颇为感动。于是,她马上起身要去工地看个明白。当看到瓷片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泥地时,杨金妹开心极了,卷起袖子捡了起来,直到太阳西沉,才将一大包碎瓷片背回家。
夫妻俩在清洗完瓷片上的泥土后,惊讶地发现,这些瓷片里不仅有人物、山水,还有花草鱼虫、鸟禽走兽。这让杨金妹萌生了一个想法:中国古代瓷器上的文字苍劲有力,绘画丰富多彩,何不趁城市大建设的机会,把古人丢弃的瓷片捡回来,看看瓷片上的人情世故,风貌习俗,研究一下说不定有些用处。从此以后,杨金妹迷上了古瓷片,老夫妻每天都要去建筑工地,于是挖土机旁、河畔、沟底、浜里,到处都留有他们的身影。
载负历史信息更为有趣的是,杨金妹收藏馆的博古架上摆着一件明代青花缠枝龙纹瓶,器型不大,但很显眼。假设是一件品相尚可、完整的器物的话,按目前市场的行情,可能会卖出个好价钱,可惜的是,此物不仅有两处地方修补过,而且还残缺一块瓷片。喜欢瓷器的人都懂得“瓷怕裂缝玉贵鬲”的道理。但就是为了这块瓷片,她几乎天天去建筑工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还真让她觅到了,便一路小跑回了家,把瓷片朝瓶上凑合,竟真的拼上了。如今,这件青花缠枝龙纹瓶已是她藏馆中的“镇馆之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瓷片上承载的文化内涵,杨金妹几年前曾在沪上三山会馆办起了“杨金妹古瓷片收藏展”,这些展品包括从晋朝到清朝的各种古瓷片,其中有一块“寿”字展牌是用66块不同的寿字青花瓷片组成,格外抢眼。 记者 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