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故宫打碎哥窑”一事成为新闻焦点,而随着事态的进展,古陶瓷修复进入公众的视野。碎瓷能否修复?怎样修复?修复的效果又如何?日前笔者走访了国内著名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而蒋先生以手中正在修复的元青花为例,为广大市民揭开了“古陶瓷修复”的神秘面纱。
古陶瓷修复必须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可逆性”三大修复原则。蒋道银先生手中的这件元青花双狮戏球八棱玉壶春瓶原器高29厘米、口径8.2厘米。通体作八棱形,撇口、细颈、下腹鼓起,纹饰自上而下分为八层,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舞球。明朝黄一正撰写的《事物绀珠》曾记载,方器出窑后,存在歪斜和开裂的几率较大,没有缺陷的情况太少,所以在收藏界又有“一方抵三圆”之说。蒋道银先生说自己此前修复过多件国宝级文物,但相形之下此件元青花双狮戏球八棱玉壶春瓶造型更特殊、工艺更为精巧。
按照《景德镇陶录》记载,“其方棱者,用布包泥,以平板拍连成片,裁方粘合。”而这件瓷器也让蒋先生印证了元青花、方器的制作工艺。数月前,藏家把一堆青花碎瓷片捧到蒋先生面前,从15块碎片内侧,可以看到多处非常清晰的接胎痕迹。蒋道银先生介绍说“古陶瓷修复分为清洗、黏结、补缺、打底、彩绘、罩光等步骤”。蒋先生首先把碎瓷片放入超声波容器内清洗,并为每一块瓷片标上编号,随后开始由下至上黏接。黏接完成后,用专用填充料填入器身残缺部位。待补缺部位打磨平整后,就能配色喷釉。元青花的底色是白中带绿的“蛋壳青”,他采用器械喷绘法,严格控制喷绘范围。
修复必须讲求科学、严谨,万万不可凭想象、臆造。在纹饰补绘中有一处花纹严重残缺,蒋先生在打完底后器物上没有相同的样饰参照,因而无从补绘。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查阅资料、文献,最后终于在首都博物馆2009年出版的《元青花》一书上找到了实物资料。
元青花修复最为关键的是釉面的处理。苏麻离青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的下凹斑点。蒋先生先用仿釉涂料调配出青花色,然后用毛笔手工补绘纹饰。此过程要多次调色、慢慢点染,表现出青花丰富的层次,最后还要做出深色斑点,使元青花的釉面特征一一呈现。器身修复最后的步骤就是罩光,器物外表均匀喷上罩光剂,使青花有下沉感,形成釉下彩的效果。修复后的元青花双狮戏球八棱玉壶春瓶不仅重新焕发出了昔日的光彩,其经济价值也大幅提升。
这次“故宫打碎哥窑”事件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了瓷器修复这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在上海,古陶瓷修复项目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蒋道银先生就是此项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蒋先生位于浦东高桥老街上的古陶瓷修复工作室也于上月正式运行。蒋道银先生表示,今后工作室将定期向普通市民开放,还将举办一系列的古陶瓷鉴赏、修复讲座。蒋先生希望这些努力和举措,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个神秘的行业,为古陶瓷修复人才的培养、这门技艺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袁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