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余春明
欧洲人用瓷也和中国人一样,有日用和陈设两大类,但西方的建筑与中国建筑不一样,所以陈设的习惯和器型也不一样。
欧洲人用瓷器餐具是很晚的事了,早期一直都是用银质餐具。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就想研制瓷器,一直不太成功,直到17世纪初,才做得像点样子。那时候欧洲家庭也没有什么室内装饰的讲究,餐桌不是后来的分餐制,而是聚在一起用餐的。当时欧洲家庭的餐桌上,讲究一点是这样放置菜肴的:
中间是调味菜、泡菜、色拉等;第二层放两个到四个小盘的苹果酱等各种酱类;再外面就是肉类、鱼类、主食和汤等。那时候的西餐也不是那么讲究,餐前点心和正餐都在一张餐桌上摆着。
实行分餐制以后,正餐前面有点心和开胃菜,通常需要椭圆形盘和圆形盘(约12寸)、8寸盘和6寸盘等,而正餐则需要大菜盘(13寸)和中菜盘(10寸),以及分到个人面前的小盘(8寸)和各种调料、作料盘(6寸)以及大汤钵、色拉盘、汤盆(8~10寸)等。正餐以后,还有餐后甜点盘、甜食碗等等。饮制方而,有奶杯、咖啡具和糖缸等,以及茶具和酒瓶、酒杯等。
在上菜和上汤的时候,大盘(13寸以上)、大碗和大汤钵都会有个木质的托架{图299),放在餐桌的不同方位,再把大盘或碗里的菜和汤分到每个食用者面前。还有许多的小器型是特别订制的,比如说装胡椒的和装盐的特别的器型。
一套餐具中,汤钵一般只有一两个,大的菜盘也只有几个(13寸以上),中小型的盘子最多(6~8寸)。汤盆也是这样,小型的汤盆大约8~10寸,数量约比盘子少一些。有些菜、汤盆的西方设计,在边缘上做成缺齿状,可以架上汤勺,方便摆放。也有一些汤盆、色拉盆和鱼盆会做成动物形状,如鱼形容器,比较多见的是牛头型和鸭型容器。动物雕塑和实用器型相结合,美观又实用。它们多在乾隆年间订制,雍正时期的极少。了解了一套西方餐具的数量,在购买外销瓷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什么器型有什么用、数量多少。
1740年以后,由荷兰的瓷区设计出了一种四周有孔的色拉盘,放色拉时可以滤水,很受欢迎。这个器型制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后来也被用在一部分中国的餐具上。一套餐具中,数量少的汤钵和大盘、大碗比较珍贵,独立成型的异形器皿和雕塑容器就更为宝贵了。
西方的整套餐具的订制是雍正晚期还是乾隆早期开始的,目前尚无资料显示。在雍正时期有订制数量比较大的餐具,也许是各种餐具运到欧洲后再组合成套出售。由于数量少,品质好,乾隆初期以前的餐具收藏价值更高。
到了乾隆年间,就有了资料记载的整套餐具的订制。这段时期出口量增大,成本降低,加上经过近两百年的外销瓷的销售,中国的图案在欧洲已经十分流行。订制整套餐具在纹样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制作各种欧洲器型的技术在景德镇已经成熟,也有欧洲的整套餐具有西方的器型和中国图案的结合。
因为西式餐具器型特别复杂,景德镇瓷器艺人不熟悉,如果所有的绘画设计都是西方图案的话,中国的艺术家就更难画了,价格也就贵了些;而相对的,用西方的器型和中国的图案结合会比较容易制作。
l760年以后,因为在广州可以画出西方的纹样和画法,价格又便宜,而景德镇的艺术家比较习惯中国画法,要绘制完全的西方纹样,价格与成本都是比较高的,因此这类的成套餐具绘制的工作很多都转移到广州去了。乾隆年间景德镇绘制的成套餐具,画工比较偏向勾线、填彩等中国画方式。在广州绘制的餐具,数量多,品种全。
其实餐具的出口在很早就有了。《江西通志》记载,1555年国外就订制过三万多件龙纹的餐具。这个当然不能算是成套餐具,因为欧洲1555年还没有分餐制,l740年时已经分餐,由此成套餐具的器形更为丰富,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成套餐具的订制是乾隆初年开始的。
欧洲人在逐渐地将银器换成瓷器的时候,对精美的瓷器十分爱惜。l740年以后,欧洲人就只在大件的瓷器上加金属装饰,因为大件瓷器比较容易损伤,金属附件多加在花瓶的口部、颈部、盖钮、和底足部分,用以保护瓷器。现在各拍卖行拍卖中国外销瓷,凡有金属装饰的都会贵一些。也有一些重要的小型瓷器,会加上金属附件。它多加在边框或底部等,除保护功能外,还能起到美观的作用。
有些器形加了附件后,就被改变了用途,因为那时候欧洲还没有大量兴起室内装饰的风气,l8世纪初欧洲室内装饰开始兴起。而17世纪早期,欧洲人的家庭家具都比较简单,欧洲古家具中造型讲究的各种艺术风潮的样式基本上是1700年以后设计制作出来的,所以,欧洲人会将这些美丽的中国瓷器加上附件而成为实用的器皿。如他们将胆瓶加上附件后成为酒瓶,将花瓶加装附件,成为装奶的器型。更有甚者,为了好用,不惜破坏瓷器。就像大量的古瓷在底部打了一个洞,被做成台灯,有的花瓶被锯掉上面并在旁边钻个洞,加上铜的壶嘴就改成了茶壶,改造者居然还记录了其改造时间。
从收藏角度上来看,这些加有金属附件的外销瓷,因为在一件瓷器上,既有中国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又有西方金属雕刻艺术与之完美的结合,所以这样的瓷器价格比较高。
外销瓷中有一种造型。由于造型的难度比较大,彩绘也不易,所以在订购中,数量都不多,目前拍卖价也比较高,那就是瓷器烛台。烛台的造型比较丰富,制作比较精美。还有一些具有特别使用功能的瓷器,如剃胡须的盘子、婴儿的洗澡盆、生活中使用的便盆、首饰盒、化妆盒和鼻烟壶等,这些器形都比较特殊,一般都是专门定制的。
西方人比较讲究实用,他们除了前面所说的对一些瓷器进行改造,比较多的是把花瓶等器型改成台灯。上面的灯罩,会依据台灯的瓷器造型,加以配套。通常做成台灯的瓷器会在底部打洞,钻洞以后,对瓷器的损害很大,所以有少数特别精美的瓷器,人们舍不得钻洞,他们会将一根空心铁管作为台灯的支柱插到瓷器里面,铁管里面扭上一块铁环,并在其中堆上沙石,以增加台灯的重量,使其平衡。电线则是从花瓶口部插入铁管内。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著名的雍正寿桃天价花瓶,原来就曾被用做了台灯。
盘子在西方家庭陈设上很重要,有的放置在桌上,但更多的是挂在墙上,根据家具和墙面的关系组合大小不同的盘子,作为装饰。在西方家具中,有各种装饰和摆放瓷器的家具附件,如陈设瓷器的陈设柜,摆放瓷器的台子、几案等小家具,以及把小型雕塑瓷器放在墙上的小台子等等。(本文节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中国的名片??明清外销瓷探源与收藏》一书)
外销瓷鉴赏
乾隆粉彩花卉汤盘 1740年 直径47cm
该设计是欧洲陶彩的一种形式,画面非常漂亮,显示春暖花开的景象,还有蝴蝶在花中飞舞,十分精美。汤盆外观共有九层纹饰,不仅托盘精美,而且汤盆里面也有精致的彩绘。两边的拉手是两个寿桃,盖上的钮是一个镂空皇冠。这个乾隆粉彩可以和官窑相媲美。
乾隆青花描金及青花矾红人物汤盘 1736至1740年 直径23cm
贵妇人和仆人在河边喂三只鸟,一圈外沿是折枝花卉构成的二方连续,再外面是一个个小方块,倒圆角的方形装饰和八个小形开光图案。这八个图案的形状都来自中间大图内。背后有七种小昆虫,画得十分精致,令人想起齐白石的小昆虫画。
这个样式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提供的,这个图案的设计者就是克里斯?普龙克Cornelis Pronk(1691?1759)。他于1734年8月31日住进阿姆斯特丹,开始做设计。当时到中国的订单都是经印度转到中国。这个设计合约规定,设计者要负责成品的品质,和原设计一样。关于这个样式的部分记录保存在印尼的雅加达。
1737年给荷兰的花伞系列中,一半是青花,一半是青花矾红加金。根据1736年8月23日的备忘录,这个设计在中国和日本都要分别做成不同的颜色:青花和色彩的。在日本做的内圈要大一些,女人身穿日本和服。在中国的瓷盘中,青花先做,色彩的后做,1736年左右在日本生产,因为日本要价太高,1738年就改到中国生产,但依然有少数私人还在日本人那里购买。这个样式在19世纪威尼斯还有生产。几乎所有中国外销瓷的书都有介绍普龙克教授的设计。
康熙德化瓷瓷雕狮子 1700至1722年 高25.4cm
一只狮子坐在长方形底座上,狮子左爪下压着一只绣球。外销瓷中彩瓷雕塑比较多地来自景德镇,而白瓷雕塑则几乎都是福建德化产品。这件瓷雕底座中的镂空铜饰是在英国后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