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襄阳的民间收藏家熊新发挑选出自己收藏的26件和辛亥革命相关的藏品,昨日在市四十一中展出。这些藏品,有的还与襄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们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推荐
大楚宝宝读书会免费报名
昨日上午,在市四十一中操场上,26件文物摆成一排,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参观,熊新发和襄阳五中退休历史老师李治和轮流给学生讲解。
见到这些文物,许多同学不顾老师“动口不动手”的提醒,忍不住用手和这些“宝贝”亲密接触,“以前只在书上见过,今天终于看到实物了。”
六(3)班的汪楚云同学拿起印有“十八星旗”标志的战刀掂了一下,连称“好重”。他说,以前在电视和书本上看到革命烈士挥舞着大刀奋勇杀敌,今天拿了才知道原来看似轻松的动作,其实用了不少力,革命先烈当初不容易。
收藏的意义在于“藏”,熊新发却大张旗鼓办展览。他说,藏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作为收藏爱好者,藏品不能作为私有财产深藏,应让其发挥社会效应,作为文化遗产起到教育的作用,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财富。
四十一中校办主任罗智说,学生真切、近距离地看到历史文物,更直观地了解先烈的事迹,了解了在书本中无法得到的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南漳黄釉瓷壶
两个土黄色瓷壶上,一个上面印有“南漳”和“共合”字样,还有两面类似“十八星旗”的旗帜,另一个印有“南漳国货河滨厂造”字样。
熊新发介绍,从瓷器上面字样看,瓷器为南漳河滨窑烧制,“共合”二字应为“共和”,可能是写错了,从瓷器成色和烧制工艺看,此黄釉瓷壶并非珍贵瓷器,为民间用品。
南漳作为一个偏远县城,当时就开始烧制印有“共和”二字瓷器,说明当时三民主义、“共和”思想已深入民心。
樊城纸币印版
一块黑漆漆的长形木牌上,刻着“樊城”“十八星旗”“会徽”及“肆佰文”图案和字样,清晰的写着“承办通换纸币”。
这是一块当时襄阳本地钱庄发行纸币的印版,发现地为刘公故乡东津镇。熊新发介绍,根据印板的发现地和上面的“樊城”字样,“十八星旗”和辛亥革命徽章说明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产物。
熊新发说,这是他知道的襄阳唯一一块有明显辛亥革命及襄阳标示的纸币印版。该纸币印版的出现,说明辛亥革命成功后,清朝的钱币正逐步退出市场,各地钱庄发行本地交易的货币。
城门出入证
一块宽10厘米、长15厘米的黑色椭圆型木牌,正面刻有“鄂军战时司令官”字样,反面刻有“出入城门证”字样。
熊新发介绍,起义军占领武昌城后,成立了军政府并将武昌城分为三区,各城门都派兵严格把守。出入城门证即为当时战时司令官熊秉坤发放,凭此证进出武昌城。
熊新发说,听市档案馆人员介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陈列有一块和该证一样的金属出入城门证,但木质的出入证还未发现,这块木牌制作粗糙简易,显示起义时仓促,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辛亥革命纪念章印模
在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铁质圆柱体上,刻着一些图案和文字,这是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印制银质纪念章的印模。
印模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十八星旗”等图案和文字,时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有九年八月十九日”。
熊新发介绍,当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但中华民国还未成立,故在时间上未使用新年号,而是使用黄帝纪元。
熊新发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湖北也是率先成立军政府,随后其他省份才纷纷响应,所以这块印模意义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