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树(《中国文物黑皮书》作者)
经过5年的调查暗访,1年写作,剧作家、文物鉴赏家吴树先生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终结篇《谁在忽悠中国》,近日由北京汉唐文化推出。前两部《谁在收藏中国》和《谁在拍卖中国》近年来持续畅销内地和港澳台以及世界其他华语区域。昨天,作者吴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出语惊人:“持续近30年的全民‘炒古’运动,是一场招摇文化反文化、披挂传统反传统的‘金钱秀’,它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文物资源危机。”
无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亿民炒古玩,历史文物全玩完!”吴树说,这是故宫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耿宝昌先生对他说过的话。“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当下全民收藏的‘盛况’。由于游戏参与者的贪婪,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地下文化宝藏被盗掘殆尽,即便有些文物被民间人士收藏,但由于黑市流通频繁,交易中毁坏,原始信息丢失,导致真假难辨,变成为失去根系的工艺品。”吴树说这还不算,几十年的瞎折腾,传统文化志趣和收藏品味,已被投机者满身“铜臭气”严重浸淫。“历史上出现的收藏热都保持着精神上的某种追求,唯独这一次全民收藏运动,都是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古玩市场上,看不到收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吴树对南北方主要文物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中国现行文物市场除国营之外,几乎整体违法。“道理很简单,因为市场上分两种东西,一是所谓的真品,一是赝品,真品大多数是出土文物,违法了现行的《文物法》。就目前的法律而言,出土文物可以交流,但交易违法。而赝品,违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小的是欺诈,大的违反《刑法》,属于诈骗。”
0.5%公民涉嫌非法交易
吴树说,假若按照中国现行的《刑法》、《文物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定罪,时至今日,全国现有3000多处古玩市场、近100万家商铺,通通违法经营,约占人口总数0.11%-0.5%的中国公民涉嫌非法文物交易罪或者商业欺诈罪。从事文物走私、制假、贩卖活动的人数约200万以上。他还提供了一组调查数据。
近30年,目前中国收藏大军达8000余万,中国收藏家协会估计近1亿。盗墓大军约10万人众,官方认为没这么多,民间则认为偏少。出土、散落的地上地下文物约4亿件以上,如果按8000万收藏者计算,平均每人藏有6件出土文物。调查发现,许多个人收藏十分庞大,比如说浙江的一个私人博物馆,4000件基本上都是出土文物,按照《文物法保护》来说,都是不合法的。被盗掘、基建私分古墓约200万座以上。200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被盗古墓20万座。走私出境文物约6000万件,民间普遍认为上亿。流散民间的文物数量约占全国私人博物馆除外的博物馆藏品总数的33倍,走私出境的文物数量约为40座北京故宫(微博)的收藏。
是谁忽悠了亿万收藏大众
那么是谁忽悠了亿万收藏大众?吴树说,这也是他这本书想要提出的问题,“我没有能力明确回答,书里只讲了些收藏的小故事,只是牵引一下。”吴树告诉记者,北京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李知宴先生给他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福建搞收藏的居民,看中了一件元青花梅瓶,当地的专家告诉他价值600万,于是他就把房子卖了,花几十万把那件东西买下。后来他到北京请李知宴先生鉴定,他傻眼了,拿脑袋往墙上撞,他的三个女儿在旁边都拉不住。“无疑,那个卖假者涉嫌构成欺诈罪,但遗憾的是,法律并没有进入古玩市场。假如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文物市场几乎全部都要被取缔。”
亿万藏宝大军最终发现,自己已经被手握金融资本的富豪们一脚踢出主流艺术品市场之外,几十年耗尽心血收集的藏品,变成一堆真假莫辨的烫手山芋。让他们崇敬的那些专家,其实是骗子。在吴树看来,“所谓‘藏宝于民’,是一面自欺欺人的空镜子。”
到底让谁发财了、致富了
这一轮敛古博富的全民收藏运动,到底让谁发财了?“当然不是倒卖假文物的农民,更不是千万万血本无归的普通收藏者。”吴树调查发现,除极少数动手早、运气好的人挣了大票子,成为农村新贵外,一些靠盗墓、制假为生而又没有后台保护伞的农民,有的被判刑入狱,可怜的一点家产也被罚没。发财的是谁?吴树分析是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为显性富人,另一类是贪官污吏,为隐性富人。“这两类人的物品无论真假,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因为他们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需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暴利,农民们几百、几千元钱卖给他们的真假文物,到了他们手里,便可以拍出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