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陈东
之所以场面如此火爆,跟北京故宫著名瓷器鉴定泰斗叶佩兰受邀来汉为大赛鉴宝密不可分。两天的鉴宝中,记者得以跟这位当今古陶瓷鉴定界“国宝级”专家零距离接触,听她一面鉴定,一面讲文物知识,体会到其别样情怀。
打眼了!
多学习,方能提高收藏质量
“我的宋钧窑笔洗是在地摊上捡漏的,你看这玫瑰紫色,跟书上描述的一模一样……”
“这个清代八仙人物文房七件套,是在老乡手里买的,他祖上是进士,家道中落,不得已才卖了它……”
“这个人物罐绝对是明代成化斗彩,书上说胎呈肉红色,您用手电筒照照,大开门!”
几乎每个前来斗宝的人,都有一肚子关于自己“宝贝”的故事。然而,阅“宝”无数的叶佩兰,常能道破藏品的疑点。“瞧,这笔洗表面多亮啊,没有温润的包浆,‘火光冲天’,是后仿的。”“您的文房七件套,口沿处是做旧的,在景德镇您花上5块10块的,都能给您做出这种效果来。”“成化斗彩的肉红色胎你是看不出来的,这胎泥里掺了色,如果是真的,您这个至少上千万。”……
一个带着所谓元代龙泉窑兽耳衔环瓶的藏家让人印象格外深刻,该瓷瓶看似很“开门”,可还是被叶佩兰看出端倪:“您看,龙泉窑应该是灰胎,您这个是白胎,而且瓶里还有些渣,留下了新仿的痕迹;最让人想不通的就是这个‘耳’,古人有用龙耳的,有用虎耳的,却从没见过用猪耳的……”一席话说得藏家脸红了,汗流了下来,难受得说不出话,叶佩兰又及时安抚:“你别太难过,懂得了为什么打眼,以后才会少上当,你说是吗?”
买对了!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两天的鉴宝中,也出现了不少老东西:宋代青瓷罐、光绪仿康熙冰梅小罐、清晚期仿哥釉铁锈花梅瓶……每鉴定出一件,叶佩兰都会讲讲这个年代器物的特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方能不断进步。”
两天鉴定中,武汉藏家朱威带来的两件瓷器,被叶佩兰誉为“最亮眼的两件”,一件是康熙莲托吉字青花大碗,美轮美奂;另一件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碗。结合之前“被打眼”的龙泉窑梅瓶,叶佩兰讲起了鉴定要点,“看,此碗造型敦实,通体施青釉;胎体细腻厚重,由碗口到碗底胎骨渐厚,近圈足的积釉较碗口厚;有典型的撇口;碗内微微隆起,暗刻一朵盛开的莲花。无论造型、胎、釉、纹饰都符合年代特征……”
一个青瓷褐色点彩执手壶也被叶佩兰称为“意外收获”,该壶透着古拙,很像西晋风格。叶佩兰细细品鉴后评价:“判断年代,不仅要看造型,还要从纹饰等多方面考量,我个人认为这兰花是清代风格,应是晚清后仿的,但此壶品相好、釉色好,以后升值空间也不错。”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武汉了,武汉民间还是有些好东西的。”鉴定结束后,叶佩兰说,武汉藏友对收藏的热情给她留下很深印象,“收藏学无止境,藏家朋友们也需要多学习,多研究,在收藏中摸索,才能不断提升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