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瓶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泉窑珍品,展现了宋代瓷器的素净优雅
广东河源 胡茂全
笔者去年国庆节去台湾旅游,在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见到一件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笔者素对历史文物感兴趣,急凑首扶镜仔细察看文字资料:瓶高25.5公分,口径9.4公分,足径9.6公分,重1270公克。该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盘口,直颈、直腹形成二阶式的瓶身,在直颈的双侧加上双凤或双龙耳,这种造型在宋朝始有之。颈与腹成二阶段平直线,呈现的是最为平实无奇的线条,但也是最扎实稳定的组合。在颈部配上由模合成型的半身立体而华丽的双凤耳,以盘口作为视线的重点,盘口外缘略凸锐,盘面积釉厚,呈现出灵巧而丰润的盘口面,使它显出无比稳重与尊贵的格调。这种造型有各种大小不同尺寸,由宋一直到明初都陆续地烧造着,唯以宋朝在造型与釉色最为精美。
回到住所,笔者又上网搜索此件宝物的来历,此类贯耳瓶为陈设用瓷,流行于宋代,造型来源于汉代贵族燕乐所用的投壶。
宋代瓷器以素净优雅为美。青瓷以河南汝窑的天青、浙江官窑的粉青、龙泉窑的梅子青、陕西耀州窑的橄榄青为主,并分别有刻花、印花的装饰,而凝敛莹泽的釉面隐现如蟹爪、如冰裂的开片,增添静穆中的雅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越窑秘色瓷的千古佳句,但笔者认为用它来形容南宋龙泉青瓷更加贴切。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窑场,以生产青瓷闻名遐迩。由于在北宋中晚期深受越窑和汝窑的影响,加上大量制瓷工匠南宋时南徙,把制瓷技艺传入龙泉山区,龙泉窑在吸收并锐意创新的基础上,无论生产规模、烧造技术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青瓷生产的历史高峰。特别是粉青、梅子青等莹润如玉精美瓷器的烧制问世,更使龙泉窑青瓷声名鹊起。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已走向成熟。窑工们运用多次上釉的方法,使器物呈现出一种温润滋厚的感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为最佳釉色。粉青釉外观柔和淡雅,犹如青玉,梅子青釉外观青翠欲滴,可与翡翠媲美。在釉层失透的情况下,北宋时期盛行的刻、划花装饰不再使用,堆塑浮雕技法应运而生,这种凤耳、鱼耳便成了龙泉青瓷特有的装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