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赏(四)
唐代制瓷业在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和“如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即“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其实,唐代瓷器生产面貌远比所谓“南青北白”的简单概括更为丰富多样,迄今考古调查与发现的唐代瓷窑窑址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古瓷名品如长沙窑的釉下彩,河南鲁山、郏县窑的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和三彩陶器等,都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越窑青瓷是唐、五代青瓷的杰出代表,其窑址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慈溪一带,此地原为古越人生活的地区,唐时属越州,故名。从越窑青瓷的传世品和出土物来看,确为质量上乘之作。此时的越窑青瓷胎质普遍细腻坚致,胎色呈灰或灰白色,基本不见气孔或杂质。器物多里外施釉,釉层均匀,釉色多呈青绿或青黄色,釉面浑厚滋润,如冰似玉,尤其是晚唐、五代时期曾作为吴越国进贡中原政权的“秘色瓷”器,更是将越窑青瓷葱翠的釉色之美发挥到了极致,难怪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赞美越窑青瓷的釉色。越窑青瓷不仅釉面精致无比,其造型也典雅优美,式样繁多。如各式盘、碗、执壶、瓯、水盂、渣斗、钵、盒、灯、枕、罐、瓷塑等应有尽有,许多器物还能逼真地模拟自然生物的形态,如仿照瓜形制作的壶,仿海棠花式的碗、盘等皆惟妙惟肖,其中模仿荷叶形状的洗子,则更充分发挥青釉莹润欲滴的特色。
唐代越窑青瓷因为追求一种“冰肌玉骨”的艺术效果,所以早期器物极少装饰,仅以釉面取胜。晚唐五代时期出现的刻划花纹,则受当时丝绸、金银器、铜镜的影响。它以各种龙凤、游鱼、云鹤、鹦鹉、蛱蝶、花卉等作主题,线条纤细流畅,纹饰生动活泼,使单调的釉面平添几分诱人的魅力。(故宫(微博)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黄卫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