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时报) 明清时期景德镇产瓷步入昌盛,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海外。当时,外销瓷在欧洲被视为奢侈品、收藏品和珍贵器皿。直至18世纪,贸易的蓬勃发展,瓷器才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装饰题材也因之更加丰富。
但据称,早在16世纪中叶,为宣传教义,欧洲传教士就开始在景德镇订购一些宗教用瓷器,装饰题材多描绘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画样来自《圣经》插图和版画。至18世纪初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产品中,有一种“其底心绘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像??十字架两旁侍立着圣母和圣约翰”。
“耶稣瓷”的生产和艺术表现上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18世纪初期墨彩瓷的产生与发展。墨彩是釉上彩瓷器品种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釉料,在瓷器上绘画,经彩绘烘烤而成。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或仿石、豆青、米黄等釉上装饰绘画,既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又能模仿欧洲铜版画和蚀刻画的视觉效果,因此受到中西文化的双重接纳,得意普遍使用。
而宗教题材人物在那时多采用墨彩描绘,以墨彩纤细的灰黑线条勾勒图像造型并敷彩,不仅符合宗教氛围,更能再现版画原作的色调,有时加入金彩和矾红彩,增添画面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因着,中西瓷器贸易的推动,中西方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同时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一定范围上来说,瓷器俨然充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被赋予了文化层面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