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 文/图) 清明时节,墓葬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在泉州南安市丰州华侨中学,保留了一座特别的古墓,古墓文物被作为历史教学的教材使用。这在全省,甚至全国罕见。
昨日在泉州市海交馆考古工作者刘志成的带领下,导报记者来到南安丰州侨中,见识了这一特殊的历史教材。
建校挖出古墓群 留下一座给学校
据了解,丰州华侨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由旅居印尼的爱国侨领黄怡瓶先生首次倡议、众多爱国华侨共同协助创建的。
该中学位于丰州西北部,背靠狮子山,与清源山、九日山相连。狮子山在很久以前是原始社会部落生活的地方,因此曾挖掘出许多网坠、纺锤、陶拍、石戈等文物。
刘志成告诉导报记者,丰州华侨中学创建时,挖出了一个南北朝的古墓群,省市文物考古部门现场考古挖掘之后,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留了一座南北朝的古墓,让学校保留保护,故丰州侨中才有这一特殊的教材。
在丰州侨中,导报记者来到了古墓所在地,刚好在一栋刚建好的校舍内。因怕遭到破坏,校方暂时将古墓遗址上锁盖住。“当时刚挖掘出来的时候,我来过几次。”说起这座古墓,刘志成记忆犹新,“古墓为砖室墓,拱顶的,长方形。陪葬品大都是南北朝的陶罐,也有唐代青铜器等。”
文物藏在实验室 少说也有几百件
因文物陈列室在重建,陈列室内的古墓文物,暂时寄放在一间实验室里。在该实验室内,满地的古董,少说也有几百件。
“这些大都是南北朝的东西,真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保护得这么好!”看到如此之多的文物,刘志成很是兴奋,“这个是青瓷罐,这块是石戈,这个是陶拍,就是做陶瓷时拿来拍花纹的。这是瓜棱执壶,这个像蒸笼似的则是大瓮,有可能是陶瓮葬,葬小孩用的,这种就是原始社会风俗的沿袭。”
“还有凹石!”刘志成突然喊了起来,“这是新石器的一种,可能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发现了。几年前在晋江深沪庵山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里面就有许多凹石,这块凹石证明丰州狮子山也有……”刘志成说这在南安丰州还是第一次看到。
文物将有新去处遗址将建陈列馆
“古墓和文物是南北朝历史教材。”对此,丰州侨中总务处谢主任说,“这是我们学校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校领导一直很重视这些文物,在历史教学讲到南北朝历史那一段时,老师就会现场教学。”
谢主任表示,侨中从最初的选址到后来的整体规划等,历任校长都非常重视保留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尽量不破坏古墓挖掘现场和这些古代文物,这次校舍工程重建,也保留保护了这个古墓遗址的现状。
据谢主任介绍,这些文物在今年下学期将有一个新的安身之处,学校在古墓遗址上盖起了一座新楼,并保留了古墓挖掘的遗址,并将在遗址上建古墓文物陈列馆,供人参观,也作历史教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