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牡丹文化节期间,都会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来洛赏花游玩。离洛时,他们不免要选择纪念品。近几年出现的牡丹瓷工艺品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呈现在精美的瓷器上,受到游客们的欢迎。
这些形神兼备、色彩艳丽的牡丹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近日,我们来到牡丹瓷生产工厂,体验了牡丹瓷的制作过程。
体验
环节众多,都是手工生产
手工生产是特色
一走进洛阳盛唐牡丹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洛龙区龙门镇的加工厂,我们就看到一些刚刚生产出的牡丹花盘成品。只见各色牡丹“绽放”在瓷盘上。牡丹花盘设计精巧、易于携带,因此牡丹文化节期间的需求量最大,它也因此成了这家工厂最近的生产重点。
今年28岁的高艳是该厂的技术指导,她已经有3年多的牡丹瓷制作经验。“牡丹瓷盘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镂空花盘和牡丹花都是工艺师手工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要一周左右的制作时间。”高艳说,纯手工制作也成为牡丹瓷制作的最大特色。因为是手工制作,即便是同一种花型,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可以说,每一个花盘都是唯一的。
制作环节复杂
牡丹瓷盘的制作环节主要包括:搓条、编盘、速烧成型、拉花、制作花蕊、捏花成型、花盘结合。
高艳说,正式制作前,需要两项准备:设计模具和调配瓷土、釉泥。模具是为了满足编制托盘的需要。现在,已经设计出的模具类型有30多种。
我们将一块调配好的瓷土放入机器,一会工夫,瓷土就被压制成宽窄不一的条状。“我们是按照模具的纹路来编制托盘的,制一个盘子需要3个小时。盘子成型后放入窑炉素烧7个小时,再自然晾干。”托盘编制工张灿荣说。
接下来就是花、叶捏塑环节。“一个盘子里一般有一朵大牡丹、两朵小牡丹。由里到外先捏花蕊,再捏花瓣。大花一般有40片花瓣,共5层,捏制需要两个小时。”捏花环节的技术指导宋艳艳说。
做牡丹叶子时,技师们先将真牡丹叶浸湿,随后放在瓷土上按拓纹路,再捏制造型,最后将真叶片分离。
“做花、叶时,一般没有范图参照,工艺师结合实际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将花瓣、花蕊、茎、叶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丰富牡丹造型。”高艳说。
技师们随后将花、叶进行组装,同时上釉,以提高亮度和光滑度。花、盘组装好后,要放在窑炉里继续烧制。着色后,花盘还要放入窑炉进行高温煅烧和烘烤,以保持色泽持久。
仔细谨慎是关键
“俗话说,‘十窑九不成’,牡丹瓷盘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任何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瓷盘的效果。”高艳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每个制作环节都是专人负责,各个环节同步进行。
花盘的制作往往需要线条粗细均匀,搭配得当,每一条瓷土都需要细致处理,这样,编好的盘子才能美观。
“牡丹花和镂空花盘的黏合是高岭土和釉水经过高温融合的结果,所以能达到牡丹花和镂空花盘的紧密结合,不会松动。组装后的煅烧环节很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前功尽弃。”高艳说。
背后
潜心研发,传播牡丹文化
牡丹瓷制作很考验耐心
洛阳盛唐牡丹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两个工厂每天能生产100多件牡丹瓷,虽然产量并不算多,但这背后却凝结着工艺师的大量心血。
在加工厂房里,每个工艺师面前都摆着小刀、钢凿、锯条。“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是一朵朵牡丹的‘盛开’可离不开它们‘帮忙’。”高艳说,牡丹瓷的制作,除需要一定技巧外,对创作者的耐心、细心、创造力也是一种考验。牡丹瓷的生产工序少则十几道,多则近30道,而做成一个至少需要8天时间,这只是针对小型的牡丹花盘、壁挂等产品而言。对于一些高端产品,如屏风、盆景等系列产品,最少也要15天,加之手工制作细节繁琐,牡丹瓷的成品率一直比较低。
挖掘传统,大胆创新
“盛唐牡丹瓷”的创始人宋胜利是孟津县宋家岭人。宋胜利说,孟津宋家岭是一个具有1700多年制瓷历史的古村落,而他的先人曾供职于北魏官窑“洛京窑”,为当时洛阳的上层人士烧制瓷器。唐代时,宋家专为皇家贵族制白瓷,因工艺精湛被誉为“大唐官窑白瓷匠师”。
作为唐代白瓷制作宋氏家族第33代传人,宋胜利从小耳濡目染,刻苦钻研陶瓷造型与烧制技艺。自2005年起,他遍访名窑、拜师研习。随后,宋胜利将唐白瓷制作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试制出系列瓷花牡丹。这一新品种,填补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利用唐代白瓷技艺制作牡丹瓷的空白。由于工艺继承了唐代官窑白瓷的生产技艺,所以取名“盛唐牡丹瓷”。
目前牡丹瓷涵盖了牡丹花的11个品种、9大色系。宋胜利说:“牡丹文化源远流长,洛阳的牡丹品种也很丰富,所以,牡丹瓷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如何更好地突出洛阳本土特色,是我们的责任,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今后,牡丹瓷的设计应当更加注重实用性,比如将杯子、茶叶罐、笔筒、盘子等日常用具与牡丹元素结合,让牡丹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牡丹元素融入人们的生活。”宋胜利说。
采访手记
那些“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是对师法传统、大胆创新的研发者的褒奖,是对细致耐心、精益求精的技师们的赞美。在他们汗水和心血的浇灌下,这些牡丹一定会“绽放”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