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加深市民对焦作博物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第三十六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焦作市博物馆与焦作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联合,邀请关注焦作市博物馆工作的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参观博物馆,亲身感受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丰厚底蕴,触摸城市的起源,慰藉自己的心灵。
焦作市博物馆展厅是“山阳瑰宝??焦作文物基本陈列”展览。在这里,以陶仓楼为代表的特色文物带给人们的是浓浓的“汉风陶韵”,焦作出土的汉代陶仓楼,气势非凡,独树一帜,曾到意大利、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香港等地展出过,还作为河南省四件文物之一参展上海世博会。简式的、连阁的、联仓的、院落式的,一个个造型精巧、结构复杂的汉代陶仓楼在展台上依次排开。“迄今为止,这些结构复杂的汉代陶仓楼仅在我市发掘出土,而且考古证明,这些陶仓楼也是在我市本地制造的。可以说,这样的文物全国独一无二,世界更是绝无仅有。”讲解员向“市民观察团”介绍这些国宝级文物。“汉代贮粮主要用仓、廪。仓用于储藏未舂之谷,廪用于储藏已舂之米,所以仓一般比廪大。为了通风防潮,仓的门前设有台阶,仓底高于地面,仓房斗拱下开有窗户,仓的地板下有气洞,与仓顶上的气窗形成对流,设计非常合理。大家现在看到的陶仓楼就是汉代先民生活建筑的缩微版。”讲解员结合实物向“市民观察团”成员娓娓道来。“这些谷物是哪来的?”“市民观察团”成员王仁和指着一尊通体彩绘陶仓楼旁的小米样东西问。“那是陶仓楼里的原物,随发掘一起出土的。你看两千多年前的粟保存在陶仓楼里还依然完好。”负责接待的博物馆副馆长袁爱民说。“这些陶仓楼大部分是在山阳城遗址周围出土的,模仿实物制作而成。它们不仅是汉代建筑高峰的形象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焦作农业经济的繁荣。”专门赶来为市民介绍陶仓楼出土情况的市文物工作队队长韩长松说。二联仓双层彩绘陶仓楼、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不同的陶仓楼再现了从西汉到东汉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城阙、斗拱、回廊、彩绘……“市民观察团”成员在一个个陶仓楼前驻足观看,无不感慨陶仓楼庭院布局严谨周密、梁拱结构精妙奇巧。“置身这些文物之中,就像进行了一次时空穿越,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委员姬智感慨道。“陶仓楼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的古代农业文明,从汉代到近现代,犹如穿越了时光隧道,让我们感受到了焦作两千多年不同时期的繁荣,这次参观太有意义了。”“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委员董世坤说。
“我市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市民观察团”成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邵洪文说。 “博物馆在很多城市都是标志性的建筑。而我市博物馆地基沉陷、楼梯陡峭,文物保管条件差,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市。我市要创历史文化名城,就必须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希望尽快建成一座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博物馆。”市民观察团”成员李根群说。
博物馆是一扇窗口,它能带你穿越时空隧道,让你?望历史的足迹,抚摸文明的积淀,感受先人的智慧。在博物馆感受了我市汉代时期的繁荣。通过此次与媒体联合活动的开展,在我市又一次掀起了“博物馆热”。带动了市民关注博物馆建设、到博物馆看展览的激情。(焦作市博物馆刘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