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6月10日讯(记者 曾现金)9日,是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济宁市举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并在济宁市博物馆举行免费鉴宝活动。不少市民带着藏品前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让市民们有些郁闷,他们的藏品仿品多、真品少。
9日上午,免费鉴宝活动在济宁市博物馆门口举行。一位市民从提兜中拿出一个黑色、略带青色的壶,“您帮着看看这个壶是不是河南窑?”这位市民把壶放到济宁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殷凤华面前。殷凤华掂了掂壶,又看了看壶的体胎和釉面,随后提起壶看了看壶底。
“从体胎上看,这个壶不是河南窑,更像是近现代的仿品。”殷凤华说,从壶底看,它也不像是河南窑,底部有做旧的痕迹。
“这个壶是民国仿造的吗?”这位市民问。“不是,它像是近些年仿造的,至少是建国之后仿造的。做工手法很粗糙。”殷凤华告诉这位市民。
一位女士从包中取出一个报纸包裹的东西,她打开报纸,一个色彩鲜艳的瓷器展现出来。“您看看这个盒盖是什么年代的?”这位女士问。
殷凤华拿起盒盖前后端详一番,她说,这个瓷器有清代粉盒盒盖的印迹,但是那个年代的盒盖体积没有这么大;而且盒盖的画工过于鲜艳,属于明显的现代仿品。另外,那个年代的盒盖雕刻手法很精美,有的盒盖采用镂空雕刻手法。这个放在家里当个摆件还不错,但是没有收藏价值。
一位女士从黄缎布中取出一个卧童,它通体泛黄色、面部表情自然。“这个物件是奶奶传给我的,它是什么材料的?”殷凤华拿起这个卧童仔细看了看细小的摩擦处,随后用手掂了掂。“从摩擦的痕迹看,它像是铜质的。也属于近现代的,但它是民国时期的真品。”殷凤华说,好好收藏,再过上若干年,它就升值了。
随后部分市民拿出自家的藏品进行鉴定。专家的鉴定结果,多少让他们有些失望,他们手中的藏品多是近现代的仿品,真品的数量极为有限。
古董辨别真假需“四看”
现在兴起的市民收藏热,殷凤华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说明市民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了。但是,市民购买藏品时,不要盲目投资,现在文物市场的东西真假难辨。
辨别文物真假有一些简便的方法,殷凤华介绍,首先要看文物的体胎,看它的体胎是否周整。其次看文物的釉面。随后再看文物的造型,看它的造型是否符合那个年代文物的特征。最后看一下文物的画工,画工的颜料色彩能帮助市民辨别真假。
殷凤华表示,市民不妨多读些历史书籍,多积累一些历史文物的知识和特征,每个年代的文物都有独特的特征。识假辨假的方法就是核对文物的独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