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丰也翡翠雕刻工作室
于丰也
于丰也

于丰也翡翠雕刻工作室

    于丰也(Yu Fengye),中国青年翡翠艺术家,中华艺雕大师,当代翡翠雕刻艺术先行者,于丰也翡翠艺术工作室首席艺术家、创作总监,中国玉器雕刻行业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三大奖获得者,平洲玉雕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世界杰出华商珠宝协会理事,中国市场学会艺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历年重要作品《了》、《一念之间》、《留得残荷听雨声》、《废墟城市》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玉石专业委员会百花奖、中国宝玉石学会天工奖、上海海派玉雕协会神工奖、首届云南玉雕大师杯金奖。

    于丰也擅长在传统玉雕技法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雕塑艺术,对种水色极佳的翡翠珍贵原料进行空间思考、造型突破和色彩运用,在翡翠原料已成天价、珍贵翡翠日益枯竭的今天,于丰也敢于大舍大得,在顶级翡翠原料上动刀、勇于借鉴西方现代雕刻艺术的跨文化努力,在全行业声誉卓著、广受赞誉,作品被国内外个人、企业和艺术基金等机构藏家抢购一空。很多业内专家表示:从于丰也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玉石雕刻创新的希望、灿烂的明天。


2002年12月20日

    从陇川县景罕中学初三毕业那年,于丰也的理想是考进德宏州师专美术班。学业有成后,做一名美术老师。

    当年300多人参加美术班考试,于丰也的艺术分全州第一,却因文化成绩太低,没被录取。不甘心的他,继续补习一年,文化分仍没有达到录取线,理想彻底破灭。

    两个月后,于丰也到加油站打工。每天上班、下班,得空时继续画画。这样的日子略显枯燥,加上那时身体也不是很好,于丰也萌生了去意。真的辞职后,于丰也前景依然茫然。有一段时间,他常常抱着吉他在街头,边弹奏边思考着未来。

    生活总要继续。2001年9月至2002年11月,于丰也找了份保安的工作。这一年,相对自由,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休息时,晚上做音乐,白天画油画。


    画画这种东西,不能缺了名师指点。这段时间唯一能给他支持的是他的启蒙老师刘晓。刘晓老师告诉他:要成功,就得走出去。老师的话坚定了于丰也的信念。得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在瑞丽上班,于丰也决定去拜师学艺。来回一趟车费10元,多次拜访都没碰上。到后来,于丰也连从陇川赶到瑞丽的路费都筹集不出来了。骑自行车到瑞丽拜师,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28公里的路程,于丰也骑了两次自行车蹲点守候,终于见到了老师。老师同意了,让于丰也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一天是2002年12月20日,命运第一次发生转折,于丰也说他记得清清楚楚,永远都不会忘记。


2003年4月25日

玉雕生涯,阴差阳错中开始

于丰也这次找到的工作是切割石头,月薪150元。

切割石头时,周围的师傅都说,小伙子你是学画画的,画画的多在做玉雕,你也应该去做玉雕。

2003年4月25日下午2点钟,于丰也开始了第一次雕玉石。

或许确实是因为绘画天赋积累了经验。2003年10月,于丰也的玉雕作品“印第安人”,被台湾富御珠宝公司艺术总监胡炎荣看中买走。

从此,于丰也和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2月,于丰也经爱人介绍到昆明,跟雕刻艺术家王俊懿学习雕刻两个月。同年9月,他去了广州。

“这里,文化人多,不论你有多大胆的创意都有人看得懂,不会被传统限制。”于丰也说,自己当时做的很多东西都很张扬,可书读得少,思想活跃归活跃,却火气重。

这样的认知,让于丰也内心无法平静。他想将玉雕和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结合起来,但感觉自己层次还不够。2006年,其作品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的优秀奖。这次的作品尽管有了传统文化心态,但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依然显得张扬。

2007年,于丰也的思想是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体悟出人生变化。


2009年10月

苦尽甘来,作品《了》获大奖


在广州,常常能听到很多人对玉雕、玉石文化如数家珍,这让于丰也感到自卑。为什么现代玉雕不能站在世界级的舞台,是因为很多从事玉雕的人文化境界过低。“只是一个匠人,不是大师。”深谙这一点后,于丰也一边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一边自己去钻研传统文化、佛教文化。


与现实冲突得越激烈,灵感冒得越快。2008年,于丰也的作品翡翠《洪福齐天》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体现当下社会人们只重表像的奢华,不重灵魂的充实。在于丰也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的,现代社会怎么发展也好,不能将本质的东西忽略了。


于丰也之后的作品都跟禅宗文化有关,大多是根据自己生活状态去体悟到的。“很多人对玉的概念是玩赏,在我看来,一件好的玉作品,如果没有文化,只是一块石头。”于丰也说,每一个时代的考古,都跟玉分不开。艺术家将美的想法体现出来,告诉后人当时的人文生活、精神面貌。于丰也看到每一个朝代的玉都不一样,这就是玉文化。


2009年10月,于丰也的翡翠雕刻《了》获中国玉器百花奖最具文化创意奖。雕刻的是荷,却命名为《了》。于丰也说,他原本是想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人们看花不看枯荷,表达人从出生、灿烂、老死这一过程。后来,另一位老师将作品名称改了,称这是一件带有实验色彩的翡翠作品,有种形而上的“另类”味道。


于丰也尝试用解构和重组的手法雕琢秋后败荷,在追求逼真形象效果的同时,似乎更在意表达自身对生命和生活最本质的感受。曾经的繁华与美艳都将归去,一切归于平淡,甚至归于虚无,只留下供人体味的遐想。“好”即是“了”。作者为本作品提供的说明词是一首诗:“刹那间,又是一个秋后/静静的,不管风起云游/若是被风带走,就让他去吧/还依然静如禅者,不起一念/心幻万境与我无关/我自本然/无所来,亦无所去。”


工作室介绍

-

作品展示

《洗礼》


《周公梦蝶》



《一念》


《残佛》


《留得残荷听雨声》


《了》



获奖情况

-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