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丰富的珠宝玉石资源,碧玺、祖母绿、海蓝宝等珠宝玉石品种在国内享有盛誉。此外,作为沟通国内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特殊地理位置使云南成为东南亚、南亚珠宝玉石的主要集散地和加工地,悠久的珠宝玉石加工历史使“玉出云南”的美誉在业界广为流传。
然而,近年广东等沿海省市珠宝玉石行业的高速发展已使不少云南珠宝玉石业内人士产生“边缘化”的危机感。据了解,广东省目前已建成3个
翡翠加工批发市场和两个全国最大的零售市场,云南70%以上的珠宝玉石成品系广东等地制造,有着“玉出云南”辉煌历史的云南珠宝玉石行业如今不得不面对“玉回云南”的局面。
据了解,2008年云南珠宝玉石市场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云南珠宝业总体销售额连续3年维持在150亿元,“滞涨”而未能实现突破性增长。
人才流失导致优势减弱
今年7月10日至18日,“2009年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暨珠宝文化节”(以下简称“石博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期间,“石博会”组委会举办了云南石产业发展论坛,邀请石产业界专家为云南石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邓昆认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规模小、专业人才缺欠、技术水平落后、原料供应不足及市场经营不规范等因素制约了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
邓昆介绍,我省2008年间云南经营珠宝玉石成品的商家有8000余家,加工企业只有300余家,省内70%的珠宝玉石成品都是外来产品。云南省珠宝玉石加工多为家庭作坊式手工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和生产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就造成珠宝玉石产业处在“一流原料、二流设计、三流加工、四流价格”的局面。
2001年,玉石资源大国缅甸为避免偷逃税收而开设仰光玉石公盘,限制玉石毛料从陆路运往各边境口岸,此后多数玉石毛料通过海运方式进入中国内地,这一变化导致大量珠宝玉石的经营、设计、加工人才转移到沿海地区。2000年间,云南的玉石人才占全国50%以上,而现在仅占20%,人才流失使云南珠宝玉石产业传统加工工艺优势减弱。
来源:云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