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 茁实习生王庆慧)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开采、打磨、雕琢,最终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工艺珍品,这就是玉石的“嬗变”过程。8月22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玉乡镇平县,人们已经把一个个小步骤“放大做强”:从玉雕原材料开采、原材料买卖、产品设计、生产、成品上光打磨、包装销售等聚“点”成“线”,最终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就是这条产业链吸纳了20万相关从业人员,并把镇平玉雕输送到全国各地乃至日本、美国、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的镇平,玉雕产业加工历史悠久。从文物考证的角度,镇平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应锁定在4000年以前。经过多年的广泛交流与探索发展,镇平玉雕在吸收京津、苏杭、岭南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南北兼容、多样并举的独特艺术风格,涌现出国家级工美大师1人、玉石雕刻大师8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美术家”2人。镇平玉雕工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借着玉雕艺术的深厚资源,镇平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正在吹响打造“中华玉都”的集结号,让精美的玉石“唱”起歌来。
抓项目建设。投资建设国际玉城;筹建以白玉、碧玉、独玉为主、其他玉料为辅的综合玉料批发交易市场;整合县工艺美术职专、石佛寺玉雕职业高中和全县50多家民办玉雕培训机构资源,组建“玉雕职教集团”;筹建玉雕大师创业园,引驻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开展玉雕产品设计加工、精品展示、玉文化研究传播,建设中国玉文化产业高地。截至目前,国际玉城一期建设接近尾声,玉城大门、玉神广场、顶挑角楼、文化柱、北区古建商铺等独具特色的配套景观工程初具形象。玉源大道赵河段综合整治区内,植垂柳,疏河道,玉文化主题公园前期造景工作开始启动。“玉雕大师创作园”、“石雕城”、“玉雕职教集团”等建设项目也已拉开大幕。
抓体制机制创新。成立镇平县玉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镇平县建设投资公司,采取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招商引资等多元投资方式,打造投融资平台,突破资金瓶颈制约。一方面县财政先期筹措5000万元,设立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专项基金,扶持项目建设和玉文化的研发挖掘。另一方面,用足用活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区有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玉文化试验区建设。
抓品牌创建,努力打造业内知名的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加强质量管理,主攻科技含量高、艺术价值高的精品力作,三年内力争有100件以上的作品夺取全国“天工奖”、“百花奖”等精品奖项。同时,在产地品牌标志、企业品牌商标注册、大师烙印、名店字号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商标品牌设计征集培育。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镇平建成全国玉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和全国知名的玉文化名城。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