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业,一条新兴的投资理财渠道。
藏家老余的财富故事
2005年的一天,花鸟市场一个做古董摊贩叫卖的一幅落款为“恽冰”的老旧国画吸引了几个玩家。于是,一场讨价还价在摊贩和几个玩家间展开了。这幅国画要价并不高,给价也基本上在100元在300元之间徘徊。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玩家们似乎并没有看中这幅国画,买卖没有成交。这时,一个样子憨厚的中年男子出现了,这个一直在旁边冷眼观望的男子给出了300元的价钱,买下了这幅画。
两年后,记者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藏室中见到了这幅国画。这个中年男子告诉记者,经专家鉴定,这幅画是清代女画家恽冰的真迹,市场价格在15万元以上。这个男子就是上述所说的憨厚男子,而他向记者展示的就是当年他在花鸟市场花300元而得到的那幅画。这个中年男子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在江川乃至玉溪收藏界,算是个名人,人称“老余”,老余的名气不仅在于他的藏品多、质量高,资金实力雄厚,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地收藏圈子里出道较早,并对古玩市场中真真假假的藏品具有超群的鉴别能力。
20年前,从事服务业的老余在偶然的机会看中了古玩收藏的商机,遂抽出部分时间和资金,搞起了收藏。没想到,他这一玩就不可收拾。在古玩市场爬摸滚打多年后,这个只有小学文化,当过几年兵的彝族汉子就对古董收藏行当着了迷。他最终放弃了曾经给他带来第一桶金的饭店,专心搞起了古玩收藏,一晃就是20年。如今,在他的家里,摆满了瓷器、字画和各种“文革”宣传、张贴品。大部分的时间里,老余要么在自己的屋里摆弄、把玩自己的得意藏品,要么出门找圈子里的朋友聊聊,交流点心得,获取点信息。古玩收藏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其实,读者大可不必沉迷老余把300元变成10多万元的收藏故事,这种近乎天上掉馅饼的经历在老余身上并不少。“宋代定窑定瓷2006年收藏时只花了3000多元,现在已经有人给价25万元了。这对清三代料瓶,十多年前到手时只花了1000多元,而如今市场估价40多万元。”老余捧出一件件得意藏品,不用任何渲染,收藏中慧眼识宝的成就感与财富增值的喜悦表露无遗。
收藏,新兴的财富壮锦
沿着藏家老余的故事,在我们的面前,一幅快速致富、财富增值的壮锦似乎已经展开。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玉溪境内就有人开始从事古玩收藏了。藏家老余便是1986年开始涉足收藏的。当然,对于过去的古玩收藏,更多的人似乎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项高尚而富有文化品位的个人爱好来看待,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而在市场经济的普世价值观迅速蔓延的今天,古玩收藏的商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毅然投身,“市场”与“收藏”走到了一起,注定了刚刚富起来的玉溪人在古玩收藏界虽不及内地、中原地区那样热闹繁荣,但从目前投资兰花、茶叶、基金、股票的热潮来看,具有强大利益诱惑性的古玩收藏必然具有风生水起的时代特性。
由于缺乏权威的调查数据支持,玉溪目前到底有多大规模的人在从事或有意从事古玩收藏,目前暂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在玉溪中心城区和各县区的花鸟市场、农贸市场,几乎都不乏古玩店铺、古董摊贩和玩家们的影子。在江川,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利用闲暇时间到全省甚至全国各地农村淘古寻宝的农村群众,这些人把分散在各地的古玩藏品收集汇拢后,再转销到古董商贩或者直接卖给藏家。一个供、销、藏的商业链初具形态。
江川县一个经常跑农村收购古董字画的李姓农民告诉记者,在江川,就他认识的收古董的农民就不下20个,有时候几个人在一个村撞上的情况也有。在藏家老余的身边,也围绕着一群亦收亦贩亦藏的人,大约20多个。他告诉记者,像这种一定数量和一定趣味的人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圈子从事古玩收藏的情况在收藏界是常见现象,仅在江川就有好多个,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老余的估计获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赞同,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有点高估玉溪收藏界的规模。
据部分业内人士介绍,在玉溪,由于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古玩收藏数红塔区、通海、江川为甚。通海人擅识字画,江川人多识青铜瓷器,而红塔区辖区内的藏家则门类相对复杂。
淘古寻宝十分考验玩家的眼力
古玩收藏,不打无准备的仗
可想而知,当老余的财富故事被通过各种渠道流传之后,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产生投身古玩收藏的冲动,这种冲动与近年玩兰花、炒茶叶,一窝蜂买基金、股票的热潮并无太大区别。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把古玩收藏列入了自己的投资理财计划中。
某市直单位的小杨前几年对兰花十分着迷,不过由于今年兰花市场不景气,近期来,他到书店买了许多古玩收藏知识的书研究起来,当然,他还会不失时机地向人打听哪里有古玩要卖、哪里有什么从土里刨出来的老东西,他打算投资古玩收藏了。古玩藏品具有很大的保值和增值空间,这种判断无论在业界还是民间都有很大的市场,“只要买到真货,升值的空间就大”藏家老余也认同。不过,对像小杨这类做事“一头热”且发财心切的人来说,老余则有话要说。“基金、股票可以什么也不懂,但古玩收藏却是个门槛相对较高的行当,一般人不要轻易进入。”老余说的门槛包含许多内容,其中知识、经验最为重要。据了解,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古玩市场鱼目混珠,藏品真假难辨,行骗、受骗的情况经常发生,玩家稍不小心,就可能买到假货。这点老余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别看现在他收藏了那么多价值不菲的藏品,可他在最初的几年里,由于经验、知识不够,受骗而买到假货的概率非常高,他因此至少交了十多万元的学费。
“要炼就鉴别真伪的火眼金睛,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获得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光是照本宣科并不够,最重要的是实践,见多才能识广。”老余告诉记者,从事古玩收藏千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多看,多想,多求教。由此看来,光是看上几本书,凭着一头热,捏着钱就往古玩收藏市场里奔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古玩,估玩,估不准就完蛋。”老余的话十分形象。江川某部门一退休职工,临老了还想干一番事业,相中了收藏业。几个贵州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批瓷器,分拨上门向他兜售,由于发财心切而又经验不多,三天之内他竟然花了十多万元钱购买了四五十件瓷器,而后来经人鉴定,全部是仿制品。
收藏业,窗户渐开的暗室
在古玩收藏圈里,“朋友”是个让众多玩家感觉复杂的名词。由于古玩藏品资源稀缺,目前又缺乏强有力的市场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因此,许多初上路的玩家大多要走一条广交朋友的路,以获取信息。不过,受利益的驱使,在古玩圈,朋友骗朋友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编故事,打电话,哄劝利诱,以“朋友”面目出现的人与古董商贩阴谋联手。一旦感情的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招”受骗的事情就发生了。由于知识、经验、信息的不对称,“吃新人”、“骗新手”几乎成为古玩收藏市场中“老手”对“新人”的惯行手段。
“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玩的就是朋友骗朋友”、“玩的就是文物”、“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玩”。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从玩家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些话当然有自嘲和开玩笑的成分,但也一定程度揭示了目前古玩收藏市场存在的不良现状。当然,面对收藏行业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良现状,一些业内人士已然认识到其危害性并正在致力扭转。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信息交流发布,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的呼声在业界越来越高,一些业界人士甚至着手筹备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玉溪的古玩圈里已逐渐出现分化,一部分人依然惯行骗人手段谋取利益,一部分人则不齿行骗行为,正经地干起了古玩生意。
对外秘而不宣,对内讳莫如深,由于认知不多,古玩收藏界一直给公众这样的印象。不过,在业内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这种印象有望得到改变。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古玩收藏业应该树立自己的自信,打开密闭的窗帘,接受业外的监督和审视,让更多的光亮进来。事实上,目前的古玩收藏界内更多的秘密和潜规则已被广为知晓,古玩收藏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开放性。
江川一个自称从事古玩收藏10多年的李姓男子更是把自己多年来在古玩收藏经历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总结成了“十戒”交给记者,该男子也希望记者能够把“十戒”公诸于众,以资为初涉古玩收藏的人士提供一点帮助:一戒求成心切,二戒先入为主,三戒随波逐流,四戒面面俱到,五戒只藏不鉴,六戒心浮气躁,七戒优柔寡断,八戒急功近利,九戒缺乏恒心,十戒自不量力。
当然,他也不忘提醒新手,守法是所有行为的底线!
来源:玉溪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