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上次淘到的那件挂件。
这是一件只有35克左右的
和田玉挂件,题材是螃蟹旁边及蟹壳上雕刻金钱图案,借助螃蟹的八只脚,寓意“八方来财”。工艺确属一般,不过材料本身是正宗的和田籽料不说,半包的黄色真皮下,还裹着青花、碧玉三种颜色(青花由白与黑组成,自然算两色),并且白玉与碧玉在正面,反面则是干干净净的青花,加上黄皮,组合成了一块至少四色的
和田玉。
众所周知,
和田玉与
翡翠的绚丽多彩不同,绝大多数都是单色玉,只有青花以及其他很少的料子可以算得上是双色玉。不过爱玉者一般喜欢将籽料的皮色也加上凑数,即使这样也最多称得上“福禄寿(玉石玩家尤其是
翡翠玩家喜欢将三色以上的料子安上吉祥如意的名字:三色叫福禄寿,四色叫福禄寿喜,五色叫福禄寿喜财)”。三色玉已是众多和田玉玩家追逐的对象,价格已然不菲;至于四色料子则属罕见,曾经在网上见到一条新闻,说一块四色的和田玉籽料价值已过百万,可见四色和田玉之难得。至于五色甚至更多颜色的和田玉,则极少有报道。而我在无意间竟以极小代价获得一件至少四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玉友认为,蟹壳的皮色非黄,而是褐色;白玉上的两道深色完全可以认为是红色而非黄色。以他们的意见,则似乎可以勉强称为“六色玉”)的和田玉挂件,岂非机缘巧合?
欢喜之余,除在一帮玉友中传看外,还拿到古玩城二楼上一些相熟的玉店老板处“审读”,果然好评如潮,甚至有老板感叹“我也常常在底下转,怎么就没有见到”云云。虽然也认为雕工平平,但料子确实难得,甚至有人欲加几百元求让,另有一老者干脆将价格“拍”到了1000元。但因自己确实喜欢,难以割爱,玉友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家,将这件东西拍成照片,发给各地的玉友们“欣赏”(我们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谁淘到了好东西都会拿出来晒晒,并且告知自己真实的拿货价,让玉友们看看是否物有所值)。谁知与白天在古玩城人人叫好截然相反,大多数玉友认为“有假”,即碧玉极有可能是“粘上去的”,因为这种颜色搭配他们都没见过,而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白玉+碧玉或者青白玉+碧玉,全都是粘接的产物,也难怪他们会怀疑。
其实我自己也不是没怀疑过,但并不是从粘接的角度,而是从矿物成因的角度来考虑的。白玉也好青花也罢,其成因上是由白云石大理岩蚀变而来,而碧玉则是由超基性岩蚀变而成,打一个不很恰当的比方:一边在“炼铁”,而另一边在“炼钢”,究竟是怎样组合成这块“钢铁”的?或者说,一边是猴子另一边则是猩猩,猴子和猩猩居然成了“一家人”,不奇怪才怪。
于是,在付款之前,我做了两件验证真伪的事:一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白与碧之间有没有粘接的痕迹,以及是否有清晰而完整的过渡。前后多角度放大观察后,发现虽然其间有的地方确有裂纹,但也能找到完整而自然的过渡性衔接之处,心于是放下了一半;二是老方法:测密度。由于白玉或青花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密度大都在2。95左右,而碧玉的主要成分是阳起石,相对密度一般达到3甚至略超3,这样匡算下来,这个挂件的测试密度应该在2。95至3的中段附近。倘若有粘接,则必然会因为不那么“严丝合缝”并且有粘合剂的存在而使密度降低,根据以往的经验,其测试密度大都在2。9以下。很快,测试结果出来了:2。98!疑团顿消。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喜爱程度的日渐提升,上档次的和田玉越来越稀罕,要想买到真正的好东西,必须得大把扔银子;至于一些目前看来并不一定上档次,但却比较稀有的品种,则需要有耐心、有眼力,当然还得有机缘了。像我这件挂件,虽然现在价格并不高,最多也就是个“千元级”品种,但谁又知道会在哪一天,其价值不会迅速蹿升呢?毕竟物以稀为贵,而四色以上的和田玉,确实是当得这个“稀”字的。
来源: 证券时报 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