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热线(记者 牛天甲) “现在在外地旅游一定要小心,一些奸商以老乡名义招摇撞骗。1月份,我在广西北海花1万元买了几件玉器,没想到经过鉴定全是次品,我提醒消费者在外地购物时不要被‘老乡’蒙蔽了双眼……”昨日,呼和浩特市市民康女士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在北海的受骗经历。
康女士说:“一走进商店,售货员就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当得知我们是内蒙古人时,该售货员说太巧了,他们老板也是内蒙古人,并且把他们老板叫了出来。他们老板自称是包头人,只不过从小就和父亲到缅甸做生意了,当时他十分诚恳,很热情,说碰到内蒙古老乡了店内所有的东西都打1折,父母也觉得在这里遇到老乡很不容易,十分高兴。当时我也没有想那么多,买了3个玉镯和4个吊坠,其中一个玉镯标价126万元,他以5000元卖给我们,另一个标价165万元的玉镯以4000元卖给我们。最后,我们总共花了1万元,而且这些玉器都不在他柜台里摆着,全是售货员从外面取的,说是这些东西太贵重,所以放在了保险柜里。当我问老板是否有珠宝鉴定证书时,他用种种理由搪塞我。1月11日,我们到了广州,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鉴定了这些玉器,没想到鉴定结果为非天然
翡翠,只是漂白注胶及染色
翡翠手镯,而且仅值1000元~2000元。”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部主任袁威伟,他说:“现在在区外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有很多,提醒大家在异地购物时不要轻信对方,购物后一定要索取正式票据。现在康女士可以将当时购物的票据和投诉材料送到我们消协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本报3。15维权热线:0471-6635735
地址: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内蒙古日报社四楼《北方新报》3。15报道组
邮编:010040
来源: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