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古玩城,数我的籽料最便宜!”说到自己的货,小杨始终充满自信。也难怪,虽然一大堆石头里籽料卡瓦水石杂石共存,也不乏染色料、下脚料之类的东东,但10元一件的价格着实不高,买得多还有些许优惠,难怪时常引来一群又一群的淘宝者在“石山”上“跋涉”。
小杨属于敢闯敢干型的创业者。几年前开过一家尚具规模的印染厂,专做外单,曾经积攒过数百万身家,并在老家南阳农村建了一幢上档次的“别墅”。金融危机中,厂子里的订单几乎一夜间突然消失,一大堆印好的针织服装压在仓库里,国人又少有支撑此类型号的魁梧身材,十天半月也卖不出去一件,厂子迅速倒闭不说,香港老婆也带上孩子“飞”去了美国,只留下一屁股债务。正因为如此,别看平日里小杨总是乐呵呵的,只要谁一提到金融危机,他总是恨得咬牙切齿,认为正是金融危机掠走了他的幸福与财富,弄得他“妻离子散”。
没了钱,没了事业,小杨迷惘了一段时间后,想起了南阳人从小就“亲密接触”的东西??玉石。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东西于他而言是“幼儿学”,甚至打娘胎里听见的就是琢玉、磨玉的声音,再熟悉不过,要干弯腰拾起来就是,算是轻车熟路。
小杨很勤奋,几乎每个月都会到新疆或南阳拉回一两车玉料,直接从产地或全国最大的玉石加工集散地进货,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深圳销售,赚点批零差;小杨很热情,凡是与他熟识的朋友,甚至是新结识的买家,他都会请他们吃饭,至少也会在摊位上替他们叫一个外卖款待款待,联络感情;小杨很刻苦,河南话、普通话、粤语、英语都很熟练,与本地“土著”交流无疑具有不小的优势;小杨很手巧,逐渐掌握了玉石雕刻技术,除了卖原石以外,还自己加工玉件销售,或者揽一些加工的活,放大利润;他还搞起多种经营,楼下药店楼上住人外带琢玉,既省租金又生利润……
除此之外,小杨还有一个优点:不贪。他拉回来的“堆货”中,偶尔也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方一位玉友就淘到一块颇有特色的籽料,有人甚至开价4000元求购而不得。最近更是爆出一大新闻:一块从他的堆货里淘出的黄玉,居然以35000元的价格卖到了广州!成百上千倍的利润,相当于卖多少通货料子?但小杨却没有将运回来的货先淘一遍,“择优录取”后再卖。他的理解很质朴:把有价值的东西“截留”了,买家凭什么还到你这里淘宝?没有了顾客,生意怎么做?和谁做?
经营了一段时间的
和田玉,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把大哥、姐姐姐夫都拉来“入伙”,搞起了家族买卖,把生意做大。于是熟悉他的人都说,这家伙,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以前“发”过,以后也还会发的。
不过,在笑脸迎客的背后,小杨也有自己的苦闷:老婆“金融危机”了,看来那桩婚姻里钱的因素大了一些,以后再找对象,除了对“人”要有感情外,对“石头”也必须得有感情才行。问题是,现在而今眼目下,这样的老婆找寻起来似乎愈加费劲了。
说来说去,还没提到小杨的收藏呢!这栏目不是叫《收藏家》嘛,可不能离题太远。
要说起小杨的收藏,其实也有两个,并且与众不同,权且称做另类收藏吧:这一呢,当然就是他“收藏”的顾客了??在他的手机里、名片夹里,收藏了那是相当多的顾客名单,从平民到官员应有尽有。一旦有新货运到,他就会群发信息给所有的“收藏对象”,让他们第一时间赶来自己家里挑货,自己则在一旁抽烟品茶,美滋滋地看着这帮“藏品”忙碌;第二件“藏品”就更奇怪了:别人都是挑好东西收藏,美其名曰“只藏精品”,他倒好,顾客挑剩下的东西全都入库收着,别人出低价通吃也被他回绝了,理由居然是:这些东西现在看来不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升值了呢。反正已经是赚的了,放着就放着吧,又不用给饭吃,打什么紧???您瞧瞧,这份收藏您见过么?是不是很另类?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