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8月10日讯(记者 马辉)“现在销售的玉器价格存在虚高现象,标高价再打折,实际价格仍高出成本价数倍。”10日,一位玉器经销商老陈向记者道出了玉器定价的猫腻,与黄金、铂金饰品不同,玉器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标准,因此定价便失去了严谨的参照系数,消费者很难辨别所购商品的真实价值。
济宁的玉器经销商老陈,从事玉器销售有近10年了。除了自己的店面之外,还往一些商场里供货。老陈对记者说,今年年初,他从新疆进了一批玉料,其中有一块3公斤的大料,他拿到外地加工了30多个玉镯,每个玉镯的成本价近4000元。在他的店里零售,每个售价在7000元左右;而在其他商场,销售时的标价为1。8万元,经过打折后的实际售价为1。4万元,比老陈店里的售价还要高出一倍,高出成本价3倍以上。
“与黄金不同,我们既摸不透玉器的价格,又难区分质地好坏。”一位选购玉器的市民陈女士说出内心的疑惑。10日,记者走访济宁城区部分卖场和珠宝店发现,正在销售的玉器以
和田玉与
翡翠为主,标价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在销售时,多数商家都给予消费者一定折扣。而在一些小型玉器店,商家甚至连相应的珠宝鉴定证书都无法提供,价格更是任由经销商标注。
据老陈介绍,济宁的玉器
翡翠市场相对规范,打折幅度多在五折以上。“假如价值为500元的商品,标价5000元再打5折,还是远远高于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他说,目前玉器的定价基本是由商家自主决定的,一般参照进料价格、加工费用、柜台租金、利润等。由于都是商家自己定价,因此价格的弹性空间较大,老板也大都根据市场行情和所售玉器的质地定价。老陈表示,大多有信誉的商家不会这么做,因为有一个市场杠杆,“如果定价太高,顾客不买账也是不行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玉器大多数人都是外行,为防止买到次品,在购买时应主动向商家索要珠宝鉴定证书,如果一些商家不能提供相关证书,这里面可能就存在猫腻了。”济宁市质检所黄金珠宝检验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