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碧玉很受消费者欢迎。
每逢周末,和田的玉石巴扎格外红火。
第三次中国和田玉研讨会、新疆玉雕技艺传承人认定暨拜师大会、和田玉石文化节等活动接连不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石成为国人消费的热点物品。但是玉石消费却还只是限于国人之中,并未真正融入到世界性的消费中。
据自治区旅游局统计,仅今年7月份,进疆的海外游客就有5。2万人次之多,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51% 创汇1635。6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62%。但是,在这1000多万美元的创汇中,新疆闻名已久的和田玉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不得不说,玉石消费遭遇了不能融入国际市场的瓶颈。
玉石消费 西方不靓东方靓
8月25日,在大巴扎经营玉石的张先生,很热情地向三位外国客人介绍自己经营的玉制品,大约半个小时后,只有其中一位购买了两个玉制的手机挂坠和几个观音挂坠。三位客人离开后,隔壁摊位的摊主摇着头说:“西方人不认玉,他们不会购买的。”
其实,张先生也知道这三位客人不会购买多少玉制品,但这三位客人是他妻子在新西兰的亲戚介绍来的,最后购买了玉制手机挂坠的那位是华侨,其余两位则是新西兰人了。
在大巴扎做玉石生意近5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他经营开始,几乎就没有接待过买玉的西方人,他的客户主要是各旅行社导游带来的国内游客,或亲朋介绍来的内地友人。
带旅游团队到购物点,是全国旅行社都有的固定节目,而对来疆的多数游客而言,购买好品质的玉器也是他们在来新疆之前的购物预算之一。因而,每天在富士特等几个较大的玉器店门口都能看到有旅游大巴地停靠,然后是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下车、进店、观看、购物。这些游客中鲜见西方人。
在某玉器店做销售的小胡告诉记者:“能购买玉器的西方人比例可以用万分之几来形容的,真得太少了。”
而遭遇这一玉石消费困惑的,并非只有新疆,国内玉石、翡翠的主产区都有同样的遭遇。
对外经贸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周婷博士在接受国内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的玉石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如台湾、香港、东南亚,在日本、韩国也有不少。但在西方,玉石消费不是主流。
相对玉石消费的局限性而言,翡翠的消费范围更广一些,除亚洲国家外,在欧美也有一定的市场。
有市场调研表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石消费国之一,消费群体以华人为主,这一点从国际市场来看亦是如此。
记者查阅资料时,看到《环球时报》上的一段:
“曾有人借古代帝王的名号向外推销古玉,如利用康熙、乾隆对岫岩玉、和田玉的喜爱,炒作清代宫廷古玉器,现在也有利用奥运会金牌“金镶玉”制作的特点,炒作和田玉、昆仑玉饰品等,但结果要么不见反响,要么仅仅进一步炒热了内地和华人圈市场,而境外市场几乎无动于衷,甚至价格越高,老外越不买账。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经营云南翡翠珠宝的华人店铺,在当地华文传媒光广告打得很凶,却一个英文广告也没有投入,问他原因,回答是‘不要抛媚眼给盲人看’。”
追本溯源 文化差异是主因
“我以前回国探亲时也购买过玉石饰品给澳大利亚的朋友,当时认为周围的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那么玉石很有中国文化的韵味,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可是带过去后,得到的仅是礼貌性的‘谢谢’,并没有预期的那种喜悦,直到前两年奥运会的金镶玉金牌问世,以及我购买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专题片《玉石之路》的碟片放给他们看,他们才对玉石有了兴趣,问了我很多关于玉石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侨居澳大利亚的王女士曾给记者讲过这样的事例。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玉的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中,玉石高贵而有气节,其古朴、内敛的品质也是中国人追求的品格。但这种文化并不被西方人所接受。相比较而言,西方人显然更喜欢钻石、黄金、宝石那样闪亮度更高的物品。而被国人追捧的玉石本身却是黯淡无光,唯有握在手中,用肌肤才能感受到它的温润。
做玉石生意的刘先生对此作了自己的分析:如果用东西方喜好物品的差异来描述做人的品性,那么玉石就好像是中国人,内敛、含蓄;而黄金、钻石等则代表了西方人的张扬、外向。这个分析,也得到了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认可。
除了这种对玉石文化的认同不一致外,东西方之间对珠宝玉石的加工文化或者说审美观显然也不一致。
记者有位朋友对玉石小有研究,而她在挑选玉石时对雕工颇为在意,她认为玉饰的价格是“质地+雕工”的价值体现,这也是被国内的玉石消费者所认可的。走进任何一家玉器店,无论是店主推荐还是消费者挑选,都会对雕工进行一些探讨。
而对西方人来说,雕刻显然不是他们购买珠宝的首选,因为他们更喜欢镶嵌型的珠宝,这也是翡翠类饰品能够在欧美珠宝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此外,东西方传统的动物图腾文化也不一致。我们日常所见的玉饰造型以玉镯、观音、玉佛,以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图形如貔貅、蝙蝠等有吉祥寓意的造型为主,而西方人则对鹰、狮、虎等造型更易产生认同感。
不得不说,文化差异成为玉石消费打开世界市场的一个主要障碍。
细观市场 鉴定标准成瓶颈
由于新疆和田玉开采过剩,导致资源匮乏,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这一资源因而对开采制定了相关制度。以今年为例,由于制度规定,和田地区减少了对和田玉的开采,很多拾玉人只能在洪水之后去捡拾籽料。“今年洪水没有带下来多少好玉,收购价格很高。”常年出差南疆地区的帕尔哈提,每次都会带一些玉石籽料,但今年却只带回了两块拳头大小的籽料,送去玉器店鉴定后,对方给的收购价是5万元,他说挣了不到1万元。
克拉玛依西路军区总医院旁的一家玉器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因为和田玉开采量的减少和收购价的提高,目前首府玉器市场上的俄(罗斯)料、青海料开始增多,这两个产地的玉石价格要低于和田玉很多。而实际上,俄罗斯阿尔泰玉在清代就是和田玉的一支,仅因为边界的变化价格就一落千丈,远在和田玉之下,这种价格差在西方人眼里是不符合逻辑的。在西方人看来,因为有统一的鉴定标准,同样成色、品质的一枚钻石,不论产自南非、亚洲还是欧洲,其价值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而玉石呢?即使是同一产地的玉也会有差异,比如和田玉就分为籽料和山料两种,加工好的玉饰上有带皮色和糖色的价格也就会增加,这样的区分方式,不要说是普通消费者,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得多人“会诊”才能确定最终品位。
由于影响玉石价格的因素太多,玉石分类纷乱繁复,目前国内仍屡屡出现生产商、经营者为转嫁开采风险,哄抬玉石价格,不但定价随意,而且动辄炮制话题影响价格走势。
如,连是否称得上玉石还尚有争议的黄龙玉,在昆明石博会上,竟标出了令人咋舌的9000多万元。这种现象和难以捉摸的价格体系,让西方消费者望而生畏,也让玉石经营者敬而远之。
拓展市场
要融入世界文化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的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珠宝玉石消费总额将达到1800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诱惑,欧美和港资品牌及中国玉石商人开始纷纷炒作中国珠宝玉石市场。
显然,国外商界盯上了中国市场,那么我们能不能打破消费的瓶颈呢?
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吴剑雷告诉记者,新疆的玉石界人士已经在为玉石消费融入世界市场做尝试了。
2008年3月,在“自治区地方标准《和田玉》《和田玉实物标准》征求意见会”上,将和田玉的定义调整为:“和田玉是由自然界产出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具美观、耐用、稀少性和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简单的说,和田玉不再是仅指和田地区所产的玉石,它不具有产地的含义,而仅仅是一个玉石的名称。这不仅是对传统的玉石定义和分类一次颠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人认为中国玉石难以鉴定的问题。
同时,新疆玉界还从工艺方面入手,结合国际珠宝消费的关注点进行革新。奥运会奖牌的“金镶玉”为和田玉做了很好的一个推广,这也迎合了国际珠宝消费中以镶嵌为主的潮流,如今我国深圳地区以金镶工艺加工的饰品,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商场。其中,以玉石为戒面,周围镶嵌钻石的金镶工艺戒指,在首府也颇受欢迎。目前和合玉器、国玉等一批新疆玉器店都有了自己的设计、研发队伍,通过借鉴翡翠、钻石、宝石等饰品的加工工艺,拓展着玉石的加工工艺。
以和田玉为原料的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中国印为和田玉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而新疆玉界今年又通过为世博会提供玉石类产品,及为即将召开的亚运会提供玉石礼品等多种渠道,将和田玉推向国际珠宝舞台。(文/记者 李俊梅 图/记者 侯菲)
来源:新疆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