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完几十米 的小街,以为已走到尽头,却发现转入一个更大的迷宫:这里古巷纵横交错,每条巷子里都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小店里处处摆放了洋溢着昔日民风的古玩旧货:既 有以前保存在富家箱底的护身如意、雕漆手杖、镂空佩饰,也有旧时妇女所穿的“三寸金莲”花鞋、头上所佩戴的碧玉银簪,还有上个世纪的留声机、长柄电话……
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由康王路、长寿西路、文昌北路、龙津中路围成,由源胜西街发展而来。
一段百年商道,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行家争相寻宝。他们怀着不同的梦想,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上演一幕幕悲喜剧。(策 划:赵 洁 许俏文 撰 文:许俏文 梁 婵 摄 影:王维宣)
昔日繁盛玉器墟
源胜西街虽不起眼,但翻开史书,它却大有来头:自清代以来,它及其附近带河路(即现在的康王路)、长寿路一 带,已是广州的玉器集散地和玉器加工场。《广州地方志》记载,明清以来,广州水陆交通日益发达,商业来往频繁,玉石雕刻业渐趋繁荣,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广 州。清代光绪年间,源胜西街附近的“西来初地”一带已有“玉器墟”。
源起“顺母桥”
关于源胜西街,最早的记载可能是一座木桥“顺母桥”。桥的东西两端分别是当年的晚景园和南粤名刹长寿寺。关于 顺母桥,粤剧里有段记述:传说二百多年前,某地一对李姓夫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光瑞。光瑞的父亲在一次水灾中不幸被冲走。母子二人迁到广州西关带河基附近 的晚景园相依为命。光瑞长大后听到有关母亲的风言风语:她与长寿寺的和尚关系暧昧。后来他得知,长寿寺的净因和尚正是自己的父亲,李父以为母子已丧生,于 是出家,父母相认后,相约每天都在长寿寺见一面。
光瑞十分感动,暗中请人为母亲修了一座跨越晚景园到长寿寺河涌的小桥,方便母亲每天去探望父亲。后来,人们为了赞颂光瑞体贴母亲的孝心,就把这座桥称为“顺母桥”。
“源胜西街至少在清代已经存在。”原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办主任许恩正告诉我们,当时这条街一带,地势低洼,河涌、小桥星罗棋布,河水直通荔枝湾及至珠江,四处一派水乡景色。直到现在,这一带与水有关的地名仍然存在:汇馨通津、荷溪通津、菏溪涌边等。
巨贾带动收藏风
1929~1936年间,广州的玉器业达到鼎盛时期。长寿路的祥胜玉器墟和带河路的崇德玉器墟,生意最为兴隆,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珠宝玉器商场,驰名海内外。
许恩正介绍,建国前,源胜西街一带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手工艺人,他们在此处将做好的玉器杂件等,拿到西来初地附近销售。而这一带出售玉器的店铺,有的同时兼营古玩旧物、酸枝木家具,虽然当时,它们的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但也是广州古玩买卖市场之一。
源胜西街、长寿路一带的玉器古玩买卖传统,还与广州西关自清代以来形成的博古好雅的收藏风气有关。“清朝末 年,广州西关聚居了一批名门望族、官僚巨贾。他们在宝华路、多宝路等地,建起了西关大屋。他们当中出现了一些有名的收藏家,喜爱玉石古玩,从而带动这里浓 郁的民间收藏风,西关的一些老中医也是这支收藏队伍里的一个群体。”许恩正说。
这一带当年玉器古玩交易的盛况,历经时光的洗礼,面貌已渐渐难辨,但从后来人们的记忆中仍可略窥一二。据中国 古陶瓷学会会员、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商会副会长邹永生描述,当时的收藏风气很文雅,玩家和古玩商之间虽是买卖关系,但也往往有着好朋友的情谊,古玩商注重 根据客人的要求供货。
如我国著名民间收藏家高丰,建国前常到带河路、文昌路一带的玉器古玩商铺淘宝。他喜欢收藏田黄石,有一个古玩商与他相熟,便注意搜寻这类石头,专门供他选购。
古玩老街魅力依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的规模不断扩大,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在这一带出现。商家看中这里的密 集人流,纷纷租下了田料古道、河溪涌边、汇馨街等地的民居,经营玉器古玩买卖。尽管受上个世纪末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收藏业一度低迷,但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 总体上仍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好转,古玩收藏人数剧增,现在这一带有近千家经营工艺品的店铺。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百年古街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大量摊位占道经营,街道越来越拥挤。虽然进 行过专门的整治,清拆了工艺街内600多个占道经营摊档,新开办850平方米的源胜工艺城,但这种状况还是没能很好地得到改善。另外,部分商铺与民居混在 一起,不利于管理和安全防火。在这种情况下,1996年,广州市荔湾区政府作出决定,在泮溪酒家南侧的荔枝湾路两旁,建设一条长约一公里的“西关古玩 城”,成为广州市集古玩交流、买卖、展览和旅游为一体的商贸旅游风情区。在政府的引导下,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的一部分商户,迁到了西关古玩城。
西关古玩城的成立和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的古玩交易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它在收藏 者的心目中,仍占有一定地位。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丁炜是一名古玩收藏爱好者,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他就常到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走走逛逛, 对这条街,他充满感情。“我记得有一个台湾古董商说过,源胜西街是‘中国古董大全’。确实,十多年前,这条街声名远播,对海内外收藏者都有巨大的魅力。虽 然这几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名气不如从前,但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依然会到这条街淘宝。”他说道。
邹永生则对源胜西街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虽然一部分商铺转移了,但这条街仍是广东乃至全国较大的陶瓷玉石 工艺品集散市场之一。而随着华林玉器街、文昌北路古玩家具一条街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带必然会形成一个繁华的商业圈,加上附近有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西关大屋, 这里又必将成为广州商贸旅游区中最具西关风情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
“作为‘广州十大专业市场’之一,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是当之无愧的。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源胜西街、带河 路,在收藏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我还是希望,在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因为当我们把所有一切都推倒重来时,城市也就没 有可供回忆的地方了。”邹永生说。
富也源胜 败也源胜
古玩“中英街”
上个世纪50年代,源胜西街一带的河涌逐渐被填平,经营玉器古玩的商铺也逐渐转为公私合营,旧货古玩买卖一度被禁止。曾经的繁华热闹,一度景象萧条。邹永生说,那时一些收藏家之间仍有往来,也会彼此交换藏品,但这不叫“买卖”,而称之为“割爱”。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民间以地摊形式进行的旧货古玩交易集市在私底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一直没有取得合 法的地位,也没有固定经营的场所。1990年,荔湾区政府为发展地方风情文化,以及规范市场,把一些工艺品店铺从清平市场迁到源胜西街,并以这条街为基 础,建起了“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与旁边在1988年恢复的华林玉器酸枝街毗连成市,形成艺品珍饰琳琅满目的一大片区域。
邹永生10多年前已经开始在这条街上经商。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名气最大、最兴旺的时期,在收藏界基本上无人不知。那 时,这条街的规模远没有现在这么大,中间一条路宽约三四米,两边排着一个个的摊档,这些摊档装修也较为简陋,大部分还只是用铁皮搭建。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 距街口约一百米处的一排砖砌店铺,长约几十米,大量出售玉石、瓷器等,吸引海内外的古玩鉴赏家、收藏爱好者来这里淘宝。天一亮,这里人头涌涌,摩肩接踵, 由于场面火爆,行内人都称它为古玩“中英街”。
“那时,这个市场上的古玩旧货很多,而且真货多,假货少。”邹永生说。随着城市和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当时全国各地出土大量古钱币、古玉器、古瓷器等。这些物品大量涌向广东,使得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上的古玩交易十分活跃。
当时,在此经营的多是广州本地人,而货源主要来自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外地供货商携着货物千里迢迢来到广州,争相送货上门,十分殷勤。 后来随着各地古玩交易市场的兴起,民间玩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货源逐渐短缺,现在的情形是商铺老板想方设法从外地供货商中搜集各种旧货古玩。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古玩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大逆转。
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早期的繁盛,造就了一批暴富者。他们凭着精明的生意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从供货商手中低价买入真品,然后转手高价卖出。古玩交 易虽然利润巨大,但也是一个投资大、高风险的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鉴赏水平,若“走眼”收到赝品,不但赔本,还可能倾家荡产。
邹永生就认识这样一个人,早年在这里掘了第一桶金,身家上百万。后来,随着古玩市场的竞争激烈,他经营不善,屡屡受挫,现在沦落到街边摆地摊。这种人生际遇的大起大落,在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并不少见。
老外喜爱民族色彩
而在买家当中,邹永生对这个群体记忆深刻:外国收藏爱好者。当时,这条街经常会看到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闲逛。原来,源胜西街声名在外,他们都希望在这里买到“心头好”,尤其是广交会期间,来这里的外国人特别多。
“老外来淘宝,很精明也很实际。”邹永生说。我们中国有些买家,一进门就喜欢跟店铺老板表明态度:“有好货没?拿出来看一下,多贵都不要紧。” 老板见他说得豪气,往往把价格往高里开。有些老外则不一样,他们一进门就朝老板拍拍自己的口袋,用外语或半咸不淡的普通话说道:“我没有钱,便宜就 OK。”商家见状,为了做成生意,往往就会把价格开得实际一点。
对老外来说,他们不一定都喜欢价值连城的珍品,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古玩旧货就很受他们欢迎。有一次,一个英国工程师花了几百块钱在邹永生的店 铺买了一个旧算盘。他十分满意,跟邹永生说:“在英国没有这种东西,我十分高兴能买到它,我会把它作为送给我女儿的生日礼物。”
来源胜西街淘宝的外国玩家,有的也会与店铺老板结下较深的友谊。邹永生认识一位外国的收藏爱好者,他来广州经常会找邹永生聊天,但两个人至今也 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他们称呼对方很有特色:邹永生称老外为“月亮”,老外称邹永生是“星星”,他们一起在源胜西街上行走时,相熟的店铺老板都会打趣地 指着他们说:“看,中国的‘星星’和外国‘月亮’来了。”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