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翡翠市场

> 如何玩转沉香钱币紫檀翡翠等 看收藏四大法则

如何玩转沉香钱币紫檀翡翠等 看收藏四大法则

http://feicui168.com 2011-09-09 10:44:40

三彩翡翠摆件精品??鸟语花香  资料图片来源:中国翡翠

  现在,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走高,收藏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这次,我们就通过四个成功收藏者的故事,来告诉大家蕴藏在收藏中的智慧。收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并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到增值的乐趣。

  收藏乾坤大挪移

  这是一个收藏的大时代,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与此同时,艺术品投资市场也在不断走强,收藏的乾坤天地之间更是波涛汹涌。

  现实中的市场就是这样的高潮迭起,不少新的亮点也时时撞击着人们的神经。5月底香港佳士得举行的2011春拍唯一一场夜场拍卖“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中,全场46件拍品共拍出4.84亿港元。其中有16个拍品成交价超过1000万港元,5个拍品成交价超过 3000万港元,总成交额较2010年秋拍增长了74%。据悉这是香港佳士得举行拍卖以来单场成交价格最高的一次。而在嘉德春拍中,吴冠中的经典作品《狮子林》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不仅创下了吴冠中画作的最高纪录,也刷新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陈逸飞的重要作品《山地风》以8165万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让许多人感到了震撼。

  7000多万人玩收藏:收藏抗通胀 想法很天真

  一毛钱旧币身价暴涨60万倍 收藏界上演疯狂纸币

  教材收藏叫好不叫座 清朝末期的教材开价仅百元

  收藏彩票也能大赚 蓝精灵最高上涨1700倍

  的确,在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亿元早已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门槛了,这无疑把整体的价格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元代画家王蒙的作品《稚川移居图》在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今春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而在中国嘉德2011年度春拍会上,齐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图》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近现代画纪录。

  其实不仅是在2011年,近几年来,中国收藏品市场走出的都是一条明显向上的曲线。虽然受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暴影响,市场在2008年曾经一度出现反复,然而在近一两年,收藏市场的再度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就在去年,收藏投资的火爆就已显露无遗。根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为41%,较之2007年阶段性峰值的156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首次超越英国上升至全球第二位。”纵观整个市场,从古代书画、玉石、器物,再到日常生活中的茶、酒等等物品,都被不断涌入的各路资金抬高了“身价”。

  市场火爆有原因

  很多人都在疑惑,现在楼市调控受压,股市低迷不振,为何唯独藏市能够一枝独秀,谁又能洞察收藏乾坤中的玄机?根据英国艺术市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已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而2009年,中国占据世界拍卖市场份额还仅为18%,居世界第三。那么为什么仅仅一年时间,特别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发生之后,市场旋即就出现了如此大幅度的跃升呢?

  细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市场火爆还是有其原因。其中,我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货币的超量发行无疑首当其冲。大家可以看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2008年末余额为47.51万亿元,2009年为60.62万亿元,2010年为72.58万亿元。然而在货币存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国内投资市场的表现却并不景气,股市低迷不振,而楼市也受到了政策调整的重拳挤压。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市场无疑成了资金流入的目标。据估算,过去两年里,至少有1000亿元资金涌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这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通胀预期也是重要诱因。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创出了新高。而且从长期看,不论是从输入性通胀压力,还是从经济转型导致的农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成本上升的压力来看,我国面临的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寻求保值的资金便纷纷进入艺术品市场,由此也进一步推升了收藏品的价格。

  当然,现实的市场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当前市场上,也有一种“小众收藏”越来越普遍化的趋势,个性化收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这也使不少收藏品产生了一定的“沉淀性”,由此也带动了市场需求趋于旺盛。

  集藏需要大智慧

  的确,市场是火热的,但投资艺术品的利润虽然诱人,收藏市场还是有其固有的特性,绝对不能本末倒置。收藏需要大智慧,它必须建立在对艺术品喜爱和欣赏的基础上。如果纯粹是为了投机而进入这一市场,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最为极端的例子莫过于像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品股票”,它把收藏的理念完全来了个颠倒。所谓“艺术品股票”,即把艺术品的产权进行等额拆分,再将拆分后的份额合约上市交易。这些“股票”上市后,在市场狂热气氛的推动下,其价格也是一飞冲天,一下子翻了好几倍。然而,这样的过度炒作是维持不了多久的,之后市场的快速下跌终于让跟进的投资者咽下了苦果。

  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像“艺术品股票”这种“创新”产品的出现,却给我们提了个醒,收藏品是因赏而藏,如果仅仅把其当作筹码,其中所集聚的风险必然是巨大的。对那些投资亏损的人来说,除了市场本身的因素之外,投资者也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归根到底,正确的收藏观、投资观,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艺术品鉴赏知识,这才是确保投资收益的根本。

  那么,收藏的智慧究竟在哪里呢?这次,我们就采访到了几位成功的收藏者,他们分别从事沉香、紫檀、钱币和翡翠的收藏,都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最后不仅在自己的收藏领域颇有造诣,而且也使自己的资产获得了保值和增值。他们的收藏经历,有着许多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地方,也能让我们领悟到收藏的智慧所在。

  玩出精彩靠自己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收藏的天地里,玩出精彩还是靠自己。我们之所以要收藏,是由于收藏品具有审美价值、历史价值、个人感情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艺术品虽然具有不小的投资属性,但对于收藏者来说,喜欢和收藏却是第一位的,这是与其他投资市场相比最为不同之处。

  有一位香港资深收藏者这样认为,进入艺术品收藏市场,买家首先要抱着一种对收藏的虔诚态度,你是真的热爱收藏,而不仅仅是跟风和盲目投机。因为收藏品是不适合短期投资的,需要时间来等待其价值升高。也有一位收藏家指出:“收藏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盲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就变得很重要,不能完全凭兴趣和喜欢去收藏,最终还是需要有一个明晰的思路。”

  所以对于许多收藏者来说,在当前火热的市场中,个人的收藏趣味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和纯化,应该是十分迫切的事。还是那句老话,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增值的乐趣,这恰恰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在市场上假的沉香太多,但好的沉香真的越来越少。”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是沈兆金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未来“比黄金还珍贵”的沉香的价格恐怕还会继续看涨。

  用最时髦的话说,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沈兆金老先生可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收藏达人。在他家中,钟表、瓷器、玉石、照相机等等各种各样的收藏品有上万件之多,但在这众多藏品中,沈兆金对沉香情有独钟。因为其他藏品只能赏玩,但沉香除了有观赏价值外,还能散发出独特的香味,有实用价值,对人体大有裨益。

  “有木无树”为沉香

  “那时我才二三十岁,喜欢玩各种东西,周末没事就喜欢跑到旧货商店淘各种宝贝。有一次营业员给我看一个沉香做的扳指(戴在大拇指上的首饰),开价10元。可惜我不懂,看了看后又还了回去。可我刚还给营业员,边上有一个人马上就拿去买了下来,我想再拿回来也来不及了。10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个人问也不问就直接买了下来,可见这是个懂行的人,知道这是个宝贝,价值肯定不止10元。这件事促使我开始看书研究,慢慢发现沉香真是个很不错的东西。”沈兆金这样回忆他与沉香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令沈老先生如此着迷的沉香究竟是何物呢?

  “世界上只有沉香木,没有沉香树。”沈兆金这样说道,“沉香其实是橄榄科、樟树科、瑞香科和大戟科这四类树的表面或内部形成伤口时(如雷击、砍伐、虫蛀等原因),为了保护受伤的部位,伤口周围会自动聚集起树脂。当树脂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有香味的沉香。木头本来比水轻,但因为树脂很重,所以只要树脂含量达到一定比例(25%以上),沉香就会沉在水里,所以叫‘沉香’。”

  据沈兆金介绍,沉香是自然界极为稀少、珍贵的香料资源。中国自古就有“沉檀龙麝”四大香,沉香列为众香之首。其产地主要集中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海南。“30年以上树龄的树脂才能变成沉香。过去沉香都是自然形成的,这些年沉香收藏越来越热,所以像我国海南岛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这四类树。但不是每棵树都能结出沉香,而且就算种植了十多年的树,里面树脂也难以产生香味。像盛产沉香的越南,现在一年能产的上等沉香也只有20来公斤。所以好的沉香,一克就能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比现在的黄金价格还要贵得多”。

  有价无市与有市不卖

  沉香之所以这么贵,一是因为它稀少,二是因为它能散发出一种非常独特、让人感觉十分舒畅的香味,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近年来,随着部分富起来的国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沉香这种过去的贵族消费品也越来越多为普通人所关注。许多有钱人都会在客厅里放一块沉香做装饰,这样既能体现身份、品位,也有助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货币超发导致资本到处乱窜,沉香市场也未能幸免。加上沉香本身难以迅速量产,市场供给极少,于是沉香价格一路飙升,短短数年间,价格已经飙升十几倍。

  沈兆金收藏的沉香也身价暴增。“你想,连你们《理财周刊》都开始关注这种小众收藏品,可见现在市场有多旺了。”沈兆金表示,自己家里收藏的几块名贵沉香都是在十几、二十年前收藏的,如今市价与当时的购入价相比,都翻了好几十倍。“比如这块形状像火炬的黄加里曼丹沉香,四周通体都有木头包好,但里面已经蛀光了,是空心的,而外面一般的沉香木不太会通体都包住。我不敢说这是块无价之宝,但至少全世界像这样的沉香只有我家一块,你说它值多少钱?”沈兆金笑着反问记者。

  沈兆金还有好几块奇楠沉(又名琪南、伽南,是沉香中的极品),其中一块拥有五六百年历史的印度黄奇楠最为名贵,曾多次被人借去用作展览。这块奇楠虽属黄奇楠,但由于历史悠久,沉香表面厚厚的一层树脂已将黄色木头大体覆盖,所以看上去像黑奇楠一样。“这块沉香到底值多少钱,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可能我开100万元卖掉,过几个月别人就转手1000万元卖掉了。我之前4.2万元卖掉过一串沉香手珠,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朋友告诉我那个买家以42万元的价格又转手卖掉了。所以名贵沉香有价无市是一回事,有市不卖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闻香识价值

  对于新人来说,如何鉴别沉香真假好坏是最头痛的事。沈兆金介绍了四个鉴别方法。

  一看,即要先看它的纹路(即油线)是否清晰,色泽是否雷同,纹路非常规则的往往都是人造沉香。另外,造型是否美观也很重要。

  二摸,用手去摸沉香表面,若是真的沉香,表面会带油粘感与冰凉感,假的沉香则不具备。再就是用手感觉它的重量,含油越高重量越重、含油越少则重量越轻。沉水的沉香一般都要比不沉水的沉香更好,但也有假的沉香同样会沉水。

  三闻,天然沉香是大自然给出最真至纯的香,现代科技无法复制。假沉香绝大多数是用沉香汁或化学香精加工而成。而且随便闻一下就能闻到很重的香味的沉香不是好沉香,好沉香在点燃前必须要用手指用力摩擦后才能在手指上留一些香味。

  四烧,分辨沉香真假最重要的方法是直接点燃沉香,真的沉香散发的香味就像吃奶油时的味道,感觉非常甘甜,让人欲罢不能。假沉香往往带有化学香精味或香味浑浊。“沉香好不好不是看产地和品种,不用说我是加里曼丹的,我是惠南的,我是什么的,对懂行的人来说,只有味道好才是真好”。

  对于那些跃跃欲试,想进入沉香收藏市场一展身手的新人,沈兆金诚恳地表示:“说实话,沉香的价格被炒到了今天这么高,真的让我们这些玩了几十年沉香的人都有些看不懂,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再开始投资沉香,稍嫌晚了一点。但换个角度看,沉香这个东西,好的、名贵的实在是越来越少了,像我家那几块沉香,可以说一百年里也不会再出第二块了,可需求却越来越多,所以长期看,沉香依然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另外沈兆金还提醒,沉香这一收藏领域,如今假货实在太多。有些假的比真的做得还像真的,所以新人付学费是难免的。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地才能买到真的。“我丢掉的假的沉香不知道多少了,不可能你刚入行就买到真的,所以玩沉香心态一定要淡定。”

  记者点评

  

  在采访中,沈兆金反复强调,自己收藏沉香这么多年来,并不看重沉香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投资回报,而是纯粹出于兴趣,出于“玩一行、学一行、懂一行”求知心态进行收藏的。因此沈兆金没有纯粹投资人那种希望藏品迅速升值套现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也能够在交学费后真正潜心钻研,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而这种良好的收藏心态反过来具备促使沈兆金能够轻松渡过漫长的沉香投资低迷期,同时还能帮助他在“水深得不得了”的沉香收藏领域慧眼识金,不断觅得绝世佳品。于是乎沈兆金不但通过沉香收藏提升了自身的学识涵养和生活品味,同时还通过收藏获得了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投资回报,可谓一箭双雕。

  可见,想要在沉香收藏领域内有所收获,投资者务必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要对沉香本身有兴趣,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否则只会一次又一次白白缴纳昂贵的“学费”;二是戒急戒躁,不要抱着投资股票、房产等传统投资品的心态,希望沉香投资能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高额收益。


  因为收藏金银币,程程的人生从此变得不同。这位年纪并不大,但称得上“骨灰级”泉友的东北小伙子,以他独特的经历告诉我们,收藏的人生,可谓是五味杂陈,但更多的,则是收获的喜悦和精神的升华。

  年轻的“骨灰级”泉友

  初次结识程程,已是去年的事情。那是在一次由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当代金银币专场拍卖会之后的泉友(指金银币藏友)聚会上,作为杭州地方泉友的代表,他做了发言。给记者的初步印象是一个在泉友中间很活跃的人,当然,他的一些收藏观点也很有见地,仅此而已。当时记者也压根没把他当成一个“骨灰级”泉友。

  但当他跟记者聊了自己的金银币收藏经历之后,记者知道自己彻底错了。这位见到珍品会兴奋得如同打了鸡血般的年轻人,对金银币的痴迷程度让记者感到吃惊。而他的收藏理念,也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当然“战绩”也很辉煌,部分藏品价格涨幅超过10倍。

  闲暇时,程程会掏出随身携带的金银币,细细把玩、品味,他会沉醉于马可波罗深邃的眼神,或流连于熊猫的憨态可掬。对于金银币的喜爱,他从不加掩饰。

  谈到自己与金银币,其实还跟他朋友的经历有关。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IT行业的工作,每天面对着程式化的事物,个性都慢慢变得有些刻板起来。小刘(程程至今仍然这么称呼他,虽然其年纪足足比自己大了十几岁。)这位钱币收藏爱好者告诉程程,自己小的时候体弱多病,经常哭闹不休。由于家境拮据,买不起玩具给小孩子,无奈之下祖母就把她压在箱底的一件宝贝??一个精美的木盒子拿给被病痛折磨的孙子把玩。可是说来也奇怪,这个木盒子就像充满某种不可思议的魔力,能让小孙子停止哭闹。因为被盒子里亮晶晶的东西深深吸引,里面装的就是民国时期的钱币??我们现在俗称的“袁大头”。

  钱币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程程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钱币,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酸甜收藏经历

  从此之后,在杭州的古玩市场上,便多了一个年轻人的身影。

  比起“袁大头”,他找到了让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当代金银币。精美的雕刻、丰富的题材、稀有的数量和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都让他为之着迷。并且,对于初涉钱币收藏的他,当时金银币并不高昂的价格使他尽可以将自己的喜好收入囊中。

  最初程程并没有贸然大举入市。因为对金银币知识了解不多,于是他就在市场上、网上以及图书馆寻找一些与当代金银币有关的资料,开始学习。由于当时金银币市场并不繁荣,与之有关的资料也少之又少,能够找到的大多是图册。即便这样他也决不错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将能够找到的资料通通搜集回去细细研究。同时,也寻找机会跟网友进行交流,并通过查阅网友发布的帖子,学习金银币收藏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之后,程程开始尝试购买彩金银币。

  不过他很快发现,彩金银币价格走势不温不火,怎么会这样呢?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找不到答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杭州藏友沙龙活动中,结识了当今金银币收藏界名家黄瑞勇、葛祖康等老师,与他们交流之后茅塞顿开,原来“老精稀”品种更值得收藏。

  于是程程调整了自己的收藏策略,而他的收藏经历也由此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捡漏曾让他欣喜若狂,与精品失之交臂也曾让他抓狂。当然,更多的还是品味选对品种带来的满足感。

  说到捡漏,让他最难忘的还是在山东烟台。2007年“五一”期间,他曾到过山东烟台大庙古玩市场,在唯一一家钱币商铺看到了一枚1995年发行的5盎司龙舟图银币。回到杭州之后,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种银币发行量很少,于是在时隔5个月之后,借组织自驾游的机会,专程赶到烟台,把那枚银币买了回来。更让他意外的是,仅花了2500元,而当时在上海卢工钱币市场,这枚银币的市场价已经达到了7500元。当然,目前这枚银币的市场价已经达到了70000元。

  至于遗憾,莫过于与珍品失之交臂了。那是在2007年的冬天。上海一位币商给他打电话称,找到一套1盎司传统文化金币,是从湖北收购来的,愿以95000元转让给他。程程当时表示“没有问题”。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杭州沙龙只有一个人拥有这套金币,十分罕见。但他当时无法对价格做出准确判断,所以给杭州的藏友打了一个电话,阴差阳错对方居然听成了“古代发明一组”5枚金币,这种币当时价格为75000元一枚,认为上海币商要价过高。程程回绝之后又给黄瑞勇打了电话,黄瑞勇告诉他国内不超过10套。于是程程马上驱车赶到上海,苦苦等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在门口堵住这位币商,最后加价到14万元,但对方已经不肯放手了。在随后的很长时间里,程程说自己跟失恋了一样,懊恼苦闷不已。

  现在,程程已经成为杭州金银币收藏圈里颇有影响的人物了。收藏金银币给他带来了精神、物质双丰收。“金银币收藏带给我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他这样描述精神上的收获。对于物质收获,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很多金银币藏家曾告诉过记者,其年投资复合回报率可达50%,他对此说法也没有否认。

  记者点评

  就目前而言,金银币收藏群体虽然不大,但不可否认,程程选对了方向,年复合投资回报率达50%,纵观最近十年来的投资市场,可能只有房产、艺术品等少数投资方式可以与之媲美了。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值得肯定,其一是程程不盲目,他是在先学习之后再进入市场,可以少交学费;其二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并及时调整收藏策略。比如他从彩金银币转向专注于“老精稀”,显然这是他能够让资产实现快速增值的原因。


  其实很长时间以来,紫檀红木都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收藏品种,而赵方明对此也是感悟良多。用他的话来说,收藏紫檀第一要素就是喜欢,然后才能慢慢从实践中去体悟它,去感受那份韵味。

  从喜欢到学习

  说起紫檀,赵方明仿佛是在回忆和描述一位老朋友,一点一点地,娓娓道来。“最初开始接触紫檀这方面的收藏,大概就是十多年前。”赵方明回忆说,“现在知道我的人都喊我‘木痴’。其实从蛮早开始,我就特别喜欢一些木制品,机缘巧合就开始接触紫檀木了。”

  刚开始的时候,赵方明是出于兴趣,先是自己在新华书店购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来阅读。后来渐渐地也到各地的博物馆、北京的故宫等地去参观,目的是去多学多看。他说:“慢慢地呢,就从单纯地欣赏,从完全看不懂,一点一点地开窍了。”

  “那开始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呢?”面对记者的问题,赵方明笑着说:“当然有啦,比如一开始买就买错了啊,被别人骗了啊,比比皆是。最初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上各种各样的当,当然有时也可能是遇到了黑心的奸商,但有时候会发现也不尽如此。有些商家其实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他以为他卖的是对的东西,也不是存了心要欺骗你的。”淡淡地说着这些当年的失败和挫折,赵方明好似浑不在意,一笔就带过了。他接着说:“这就是为什么要从实践中去好好感悟了,要先能够进入这个圈子,但也不能人云亦云,跟着一知半解的人起哄,而应当脚踏实地,一步步踏实地走过来,渐渐地自己也就能有所得了。”

  于是,赵方明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开始自己找寻,一点点地淘,一点点地收,十几年下来,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也陆续从玩家、古董商手里收集了不少紫檀藏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

  赵方明说,在收藏紫檀的路上,经验和故事很多,因为你需要长时间的寻觅和相当的付出,不是靠跑一次、两次就能有所收获的,按赵方明自己的话来讲,这是一种“筑巢引凤”的过程。

  “那时候也没什么网络internet,听到一个消息,数九寒天或是炎热酷暑,半夜两三点一骨碌就爬起来了,一张火车票或飞机票我就往外地赶。”赵方明笑着说,“但去了就一定有东西看吗?就一定对路吗?一定看得懂?一定你喜欢?或者或者,你喜欢就一定买得起吗?都不一定的,你都不知道的。”

  但这也恰恰是一种学习的途径。赵方明就像这样,去第一线看,去听,去学,在饱眼福的同时,也得到了历练,同样也是在找寻机会。“去了五次、十次、二十次,如果有一次终于得偿所愿了,那是相当让人满足的,充满了幸福感。”赵方明说,“这也是一种从喜爱渐渐培养出来的耐心吧。有一回,我盯一件东西足足有3年,几次三番地去拜访,软磨硬泡几经周折人家才把传家的宝贝让给了我。”

  细心把玩增乐趣

  赵方明顿了一顿,接着往下说:“我们这种人往往追求的就是一种稀有性,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追求一些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性的古董收藏。以我来说,通常就是一些明清以后的文玩、家具古董,因为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些。”

  赵方明介绍说,有些东西看上去很陈旧的,甚至还有残缺,老百姓可能不一定喜欢。但这种古旧之中,就透着紫檀特有的韵味在里面,关键还是要喜欢,要去体会那个韵味。“就是北方人说的那个‘味儿’”。

  同时,紫檀的收藏品往往都具有实用性和把玩性,这就使得收藏紫檀的过程中有了无穷的乐趣。不单单是简单地投资,也不是收进来了,就藏在什么地方不去管它了。他说:“紫檀的收藏讲究神韵和缘分,有时候明明到了你手上,你也不懂,稀里糊涂就出手了。有时候买某件东西,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风言风语。我有一次还很有意思,刚在店里买了东西,还没回到家就被人拦下,无论如何也要加钱让我转手。所以还是要心静,要去品味它。”

  赵方明坚持说,要在自己实践感悟的基础上,沉下心来,放平稳自己的心态。喜欢紫檀,了解紫檀,经常把玩欣赏它,才能渐渐感受到些什么。有些东西它的神韵在那里,等有一天你能感受到它的好、它的美,这一刻乐趣就来了。到那时,具体的市场价值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未来升值潜力巨大

  赵方明认为,紫檀的市场还有着更美好的前景。紫檀木作为木中之王,既有很高的硬度,又同时具有很好的柔韧性。近几年光是材料价格就有2~5倍的涨幅。另外由于其制作工艺上有许多特别的讲究,近来人工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因而即使是那种新做的,包括一些仿明清的家具,价格每年也都在涨。再加上紫檀家具甚至没有折旧,有些用了几年家具店家还愿意加价20%~30%来回收,可见它的保值功能。

  古董方面则更是如此了。有些东西往往有价无市,或者有价无货。近来,许多资金也进入了收藏品市场,紫檀的升值空间可以说还很大。“这与社会和市场的环境都有关系。我自己的藏品大概这十几年也有5~20倍不等的增值,市场上有些顶级的紫檀制品甚至有200倍、300倍的涨幅。”赵方明说,“有些东西看上去虽然差不多,但却会差20多倍的价钱。这不单单是因为大小、年代的差异,还包括形制、做工、材料等方面的讲究。”

  “现在自己的收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我也不用再做太大的投入了,因为总会有人来问我手上的藏品要不要出手,这就是以藏养藏了。”赵方明最后说,“总之,收藏紫檀,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喜欢,对紫檀有一种爱,才能去体悟它的神韵,才能有所得。”

  记者点评:

  赵方明始终说,想要收藏紫檀,一定要首先发自内心地对它有一种喜欢,或者说爱。当然,想要在这方面有所造诣,也会遇到许多的障碍,比如专业知识和经济实力的限制等等。但我们看到,虽然在收藏过程中赵方明也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难处,但最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支持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正是他的“痴”,是他对紫檀的喜爱,才有了踏踏实实的追寻。

  同时,紫檀制品大都具有实用价值,也正是因为一边收藏和一边把玩品味,才有了个中的感悟和乐趣,才会感到充实满足,才能去把握到收藏的真谛。


  翡翠收藏,最近因为价格暴涨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仍然属于小众范围。李亿一路上虽然也走得不是很顺利,但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收藏方法,因此获得不错的回报。

  与石头有缘

  李亿在上海一家私营企业上班,是个金领。年纪不大,但在翡翠收藏方面,却显得很老到。

  之所以会喜欢上翡翠,是因为他跟石头有缘。父亲在上海一家杂志社工作,自小李亿也没少受艺术熏陶,比如练书法等。为了让李亿“学一技”,父亲便把他送到同事那里学习篆刻技艺。这位同事来头不小,是国内著名篆刻书法家钱君?先生的关门弟子。就这样,李亿便对各种各样的石头着了迷,什么雨花石、青田石、田黄石、鸡血石,都曾经是他的最爱。在那段时间,只要有机会出远门,李亿就会收集石头。有一次去三峡玩,回家的时候除了一大包长江石外,其他的什么都没带。

  这个爱好就在他工作数年之后,仍然保持着。但就在李亿对石头深深着迷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一直只有投入,却无法带来收益,这会导致自己入不敷出,“子弹总有打光的那一天”。观赏类石头好看,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比如长江画面石,有的如水墨图画,有的如风光照片,美不胜收。但这些石头并不具备保值、增值功能,其价值大小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全凭个人感受。还有一些观赏石地域性太强,也不适合收藏。比如青田石,在产地青田很有名气,尤其是一些当地有些名气的企业家手上,如果没有青田石,甚至被认为是一件很有损身份的事。但在青田以外,则并非如此。

  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找到一个既可满足自己个人爱好,又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收藏方式呢?“可以列入宝石级别的翡翠应该不错,虽然当时没有多少人关注。”李亿当时做了这样的选择。更为主要的是,翡翠内敛的性格,也更适合他的性情。

  在痛苦中成长

  如果不是事先做了一些功课,记者肯定会被那些不断从他嘴里蹦出来的行话如“种”、“水”、“肉”等弄得稀里糊涂。不过在李亿最初接触翡翠的时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

  刚刚开始的时候,李亿犯了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的通病,就是凭兴趣草率行事。那段时间,只要看到绿色的玉石,经人一忽悠,肯定就会立刻掏钱买下。频频能够以很低廉的价格淘到“宝贝”,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让他感到很得意。但直到有一天,结识到一位有20多年经营翡翠的业内人士之后,他傻眼了。他把自己之前所收藏的东西统统拿了出来,发现没几件真品。“现在家里还放了三四十件假货。我都把它留了下来,这也算是我的一段经历。”他说。

  这次交流让他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但也让他意识到,靠自己闭门造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于是,学习变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在跟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俨然一副资深业内人士派头,这正是他长期积累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方式结识一些圈内人士,比如一些资深藏家等,并经常跟他们一起切磋交流。

  为了让自己对翡翠有更深的了解,2009年9月,他还去了一次云南腾冲。在那里,李亿玩了一把“赌石”。虽然说是“赌石”,其实李亿更多是想练练眼力。根据石头上的“开窗”,他花了4000元“赌”了4块,当场切开,其中两块是石头,还有两块里面含有翡翠。“能够做几个挂件,市场价估计在40000元左右”.这是李亿那次“赌石”的收获。

  云南之行,让他还有别的收获。那里有人告诉他,内地有不少来自浙江、福建的实业老板参加缅甸毛料的“公盘”交易,而此前“公盘”一直是翡翠商们比拼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些新面孔的加入,推高了翡翠毛料的价格。还有人告诉他,因为原料越来越稀少,来自国内的承包商在缅甸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削平了山包,掘地深度达到1500米。这些信息让李亿觉察到,翡翠收藏正是好时节。2011年的暴涨行情,也印证了他当时的判断。

  在流动中升值

  为了让自己不断得到新的藏品,同时也要保证有更好的收益,李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藏品“流动”起来。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做法:“相对翡翠而言,其实每个收藏者都只是过客,它本身才是永恒的。既然这样,我们拥有一次就已经足够了。”李亿会不知疲倦地去搜寻,他也会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藏品转让给别人。

  通过不断转出手中藏品,李亿可以更加自由地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慢慢向精品靠拢。谈到自己的回报,李亿很坦诚地告诉记者年均收益超过40%。当然,也有一些藏品价格涨幅会超过这个水平,如一枚墨翠观音挂件,是前年以12000元收购得来的,而现在已经有人出价38000元。

  记者点评

  翡翠收藏其实有很多讲究,对于一般人而言,有些难度,因为市场上假货太多,容易让人上当受骗。李亿吃过这种亏,好在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李亿的收藏思路有别于常人,就是让自己手上的藏品“流动”起来,这是一个去糟留精的过程。其实在收藏市场,同样也存在“二八定律”,升值幅度大的只是少量精品,因此在“流动”过程中,他获得了更多的精品,当然,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收益了。


  从前面几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收藏并非一种简单的投资行为,甚至远不止于此。应该说,收藏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两位权威专家的建议。

  收藏投资两相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华东师范大学拍卖研究所所长秦春荣认为:“现在我们的收藏可以说非常热,全国各地交易市场的火热,乃至电视里各式各样鉴宝类的节目,都可以从侧面折射出这一点。然而在这其中,也就透出一些浮躁来了。”

  他说,收藏市场主要分两大类人群,一类是有一定文化素养,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去玩收藏,有一个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和财富的过程。而另一类则主要侧重于收藏的投资性,出于一种金融避险的需求。这两类就分别体现了收藏的两面:文化艺术性和投资性。所以他特别提出,收藏、投资要两相宜。

  他认为,现在许多人看到了收藏的火热,加上整体投资环境的影响,大量资金开始流入艺术品市场,这让市场变得颇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味道,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一来,市场上,特别是热门的收藏品如书画、瓷器,由于市场的火热和造假成本的低廉,赝品变得越来越多,从而扰乱了市场秩序。另外,市场的火热也带来了一些附庸风雅的逐富效应,从而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甚至出现一些天价拍卖,弄得谁都看不懂。这就很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过度夸张的价格很快让收藏者栽了跟头。由于收藏品较差的变现能力,许多世界级的藏品也全都砸在手里。

  应该说,这样的历史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收藏首先是一件好事,它的投资性亦是如此。但同时我们也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方能去体会到收藏艺术的个中妙趣。先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相应财力,然后从小处开始,先淘真品再进而淘珍品,一步步来,许多大的收藏家有很大的成就收获,也都是这么追求了一辈子的结果。若单纯盲目地追求收藏市场的铜臭,而忽略了文化符号,进门前没有一定的学习积累、文化铺垫,则往往容易舍本求末人云亦云,既不会有什么成就,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收藏热也要冷思考

  收藏热当然也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个趋势,但我们目前显得有些一窝蜂了。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胡志祥认为,天价拍品的出现正提醒我们,收藏热也要冷思考。

  他说,收藏不同于一般的投资,进入市场需要有一定的底蕴,从艺术到鉴定,再到对艺术品价值的把握,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那么,为什么说要冷静思考呢?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你要先喜欢收藏这件事,进而要喜欢具体收藏的那些东西。因为收藏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如果不喜欢,很容易坚持不下去。没有从学习、观摩到下手这样一个逐渐由低到高的过程,终究是浅尝辄止罢了。

  第二是收藏市场水也不浅,我们说没有金刚钻就不揽那瓷器活。收藏品的真伪差异决定了一旦买下假货,可能就是血本无归。在当前法律手段保护不足又很容易上当受骗的市场,就需要我们冷静看清它存在的特殊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收藏品的平均收益在年回报率15%~25%之间,并不是特别暴利。进一步说,收藏品的投资周期较长,变现能力也差,往往容易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所以抱着太功利、太急于求成的心态进入市场,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容易陷入困境。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我们说收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收藏的过程中,有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传承。更多地看到收藏的内涵和本质,才是好好品味把玩、也能有所收获的方式。


  读了这些成功收藏者的故事和专家的建议,我们可以发现,收藏这一兼具文化与投资两重属性的活动,也有着它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要玩转收藏,就必须遵循几个特定的法则。

  收藏的前提是兴趣

  首先,艺术品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等等。那么,这就使得收藏不同于一般的投资行为,它蕴含着深层次的人文气息和个人爱好在里面。不难看出,想要搞好一种收藏,最基础的是要先喜欢上收藏这件事本身,能从中获得乐趣、成就感或是满足感。继而,再要找出适合自己口味的收藏种类和方向。这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之后无论是学习、积累、寻访,还是把玩、欣赏、体悟,都以此为前提。

  收藏不仅仅是投资

  为什么说收藏不仅仅是投资呢?因为收藏有收藏的艺术文化。收藏很重要的一点是鉴别藏品的真伪乃至珍稀度,进一步更实际的则是市场价格的估算。试问,如果不了解自己收藏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它为什么被人们推崇喜爱,为什么具有收藏价值,决定它市场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话,又怎么能真正掌握自己这样一种投资行为呢?

  另一方面,在自己喜爱的前提下,在收藏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有所把玩、欣赏,有些还能够使用。继而,在这样不断与之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一天天加深自己的体悟和素养,进一步把握住收藏投资的真谛,这是一种不断互相影响、良性循环的方式。这一点与炒股就有着很大不同,有谁能看得见、摸得着自己买下的股份,又有谁能时不时将其拿出来把玩、欣赏,从中获得乐趣呢?而这恰恰是收藏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收藏有独特的风险

  所以,在收藏热的大环境下,就像专家所言,也确实要提醒收藏爱好者在进入市场,或者说入门之前,对收藏品的特点和它特有的风险有所认识和了解,不要盲目地凑热闹。

  毕竟,收藏有着许多较为特殊的风险和难点。比如现在作假成风,越是火热的市场越是赝品泛滥,而且往往成本低廉却又难以辨别。即使是“老江湖”也常常会看走眼,初学者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更是容易上当受骗。而与之相对的是,收藏品市场又没有较强的法律规范来保护,这可以说正是风险所在。另外,收藏品市场又有着周期长、圈子相对小的特点,因而也不具备很好的变现能力和流通性。

  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

  收藏不仅仅是一门投资,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想要玩得好、玩出味道、玩出品位来,想要有所得、有所收获,就要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艺术品在生活中的气息和生命。

  由于收藏的特性,许多渐入佳境的收藏者都会采用以藏养藏的方式,不再投入大量的现金流。但是,在出让转手藏品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忍痛割爱”的感觉,若遇到不合适的买家,则即使出价再高,也不会把“宝贝”交给不适合的人。因为,收藏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历史的传承者,是藏品某个阶段的“看管人”。如果是这样,收藏也就真正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最后,当你循序渐进,慢慢深入了解到收藏,又从生活中感悟了收藏,再将投资与欣赏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在收藏的道路上,也就能越发得心应手了。

    作者:黄罗维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