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截至今年8月,文化部共公布了三批“未经内容审查或备案的网络音乐产品名单”,共有300首违规网络音乐未报请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或备案,擅自上网运营。
案例2
今年9月,媒体曝光,一件最多价值1万元的自制“金缕玉衣”,经几位顶级专家鉴定估价24亿元。持有者借此从北京建行5家支行骗取贷款6.6亿余元。事件一出,各界一片哗然,而事件暴露出的国内艺术品质押漏洞令人深思。
案例3
今年10月,香港国际珠宝展上天价
翡翠成为了吸引眼球的展会最大亮点,现场上价格过亿元的
翡翠就有7件,近亿元的翡翠超过了20件。小小翡翠凭什么卖到上亿元的高价?这引来不少人的质疑。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视剧总产量高达1.48万集,共463部,创5年来的最高纪录,居全球第一;2010年电影产量达到526部,世界排名第三,票房超过100亿元。与此同时,作为新媒体大户的网络文化产品产量也“不甘示弱”,月写十多万字是网络写手的生存底线;部分当红的网络作家一年能写300万字以上。而除了网络文学之外,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等各种网络文化产品也都存在类似高产现象。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日新月异,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部分文化产品出现只求“量”而忽略“质”的现象。一些低俗的文化产品乘虚而入,它们往往以满足于人的物质欲望而博得眼球,因而屡屡出现;在拍卖市场、文交所的艺术品交易过程中,近两年也开始出现人为炒作、刻意抬高价格,甚至造假等现象,这些都显示出目前我国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上的不完善,文化领域“市场的失灵”,此时尤需“有形之手”的调控。
分级标准助力客观评价
谈到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我国目前更多地处于主观评价的状态,“此前,我国对文化产品主要是从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三者结合的角度来评价,各种评价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偏向于评价者的评价,缺乏一个支撑点,而客观要素体现不充分,更多人根据审核评价者处于不同立场的看法来决定产品的价值,好坏的判断很大因素取决于主观的判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
陈少峰认为,应该确定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衡量文化产品内容质量的标准,用限定性的标准取代评价性的标准,规定作为一件合格的文化产品必须避免的缺陷,“这相当于作为一部电影的创作者,主观上认为电影具有高艺术性就将电影定义为文艺片,但却未必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据记者了解,2010年在影院上线的文艺片不在少数,且不乏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而真正让人记住的,也只有凭借导演张艺谋的招牌赚取1.5亿票房的《山楂树之恋》等少数几部影片。
“艺术性越强的文化作品并不意味着评价越高,在大众市场上,不同领域的文化产品要细分不同的评价标准。”陈少峰建议,对于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应该分级评价,选拔出专家团队,将优秀作品推荐给市场,让低质量产品在市场中被淘汰。
评判专家亟须人才跟进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的完善需要各领域文化产品评判专家人才机制的完善。“2000年以前,因为有以启功、耿宝昌等老一辈文物鉴定专家坐镇嘉德、翰海、中茂圣佳三大拍卖公司,伪作、赝品极少出现。”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榆介绍道。
近年来,“假拍”、“拍假”现象难绝于艺术品交易市场,就有媒体曾报道,2008年有一位藏家花200多万元买下“吴冠中作品”《池塘》,后经鉴定为伪作。本应被鉴定无误的艺术品连连发生“意外”也多少让人不禁质疑鉴定专家的可信度。
“在老一代的鉴定专家之后,能够继承他们的专业能力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学生少之又少,很难把他们对于文化产品评估的本领传承下去。”赵榆强调,国家应开展对老一辈鉴定专家的专业能力进行“抢救式”的传承工作。对于目前国内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经常被曝出“有证假货”的现象,赵榆表示,应该对那些专业能力不足却为了利益让“鉴定证书满天飞”的所谓“专家”予以严厉批评。
融入市场仍需“监管”到位
在目前文化产品趋于市场化的环境下,文化产品评价体系中的监管机制虽然需要及时进行市场化的更新,但也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监管”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化的文化生产机制越来越普遍,“比如电视剧原来在艺术上如何表现、要表现什么内容和所使用的语言风格,都是由体制内的部门和管理者对其进行前置审查”。
“而如今,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随着制播分离的推进,审查变为备案制,只对其节目方向进行把控,并不具体到文化产品是否通俗、有过分商业化的庸俗之气等等这些方面。因此,目前缺少一个很好的监管机制。”魏鹏举对记者表示。
有专家表示,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就是针对目前市场上部分文化产品存在为迎合市场而“三俗”化的倾向提出的,而此前的制度建设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事业性的文化单位情况制定的。“现在我们需要制定的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特性来修正制度、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公共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利用市场的杠杆。商报记者 蒋梦惟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