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爱好者陈朝晖说,玩玉的最高境界是??? 陈朝晖虽说收藏玉石时间不长,但对玉器却有不少见解。 “在古代,玉器是王者身边携带的物品,足见其珍贵程度。从古人造字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你看玉字不是王字旁边多了一点吗。”说着,陈朝晖用右手轻轻在他那鸡翅木的茶几上比划着“玉”字。 “对玉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对古文化感兴趣,早在陶瓷产生之前,玉文化就产生了,因此古人把人品用玉来作比喻,玉的外表温润,内心坚硬、通透等品质常与人品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菜根谭》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的说法,又有玉洁冰清、守身如玉的比喻。” “我是被玉文化所吸引,才渐渐走上玉器收藏的。”他称,“古人有玉不离身的习惯,用来时时警醒自己要保持玉一样的品格。除了作为饰物带在身边,或者作为信物送给亲朋好友外,它还作为礼器陪葬。”他提醒玉器收藏爱好者,玉文化博大精深,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收藏讲求缘分,要循序渐进。 正如收藏瓷器是从瓷片开始的,他收藏玉器就从小花片、小镶件、小饰物开始。一有空闲,他就将小玉花片排在桌子上进行研究揣摩,并将同类和同年代的花片当成样品加以归类。通过与行家交流,不断提高对玉器的感性认识,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这样可以花最少的钱,却学到最多的知识,从而实现书本理论与实践的平稳过渡。 “玩玉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只留眼光不留玉’。”陈说。他随后取出两块玉相互敲击,玉发出金属般的响声。他说,质地上乘的玉器,便会产生这种声音。紧接着,他抬出几框罩在玻璃框里的玉器,拿出图案类似,但工艺不一样的两种玉器摆在茶几上。“从外观上看,它们似乎没什么区别,但你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工艺明显存在区别,尽管古代开采技术有限,玉质并不是很好,但工匠雕刻的水平和技巧却胜今一筹。古代的玉器上雕的图案是手工的,刀法都比较纯熟,下刀也十分果敢简练,而如今的机械工艺虽然看似繁复,但雕刻水平却明显不如古代的手工雕刻。” “收藏玉器不在大小,而在于它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和时代特征。”陈朝晖认为,每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玉器,他都会将它佩在身上,他相信玉能通灵,玉能养人。通过人的体温传递给玉器,玉器的通灵温润的质感就会越来越透出那种宝石特有的光泽。(记者曹燮文) 来源:东南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