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顶着高温、提着瓶瓶罐罐,赶到劳动人民文化宫找文物专家鉴定的北京人及外地人排起了“长龙”,由此引发了一个崭新的社会话题[/face] 本报讯 “我就是惦记着自己这点家传的宝贝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特意带来让专家看看,给个说法。”昨天一大早儿,一位从山东专程来京的小伙子带着一件据说是家传了五六代的青铜器,急匆匆地赶往劳动人民文化宫,向文物鉴定专家讨个明白。从上周五开始,为了纪念第25届“国际博物馆日”,一连三天,本市及天津地区近百家博物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摆开“长龙”,科普擂台、知识竞赛、临时展览等各种活动应有尽有,而最招人的却首推文物鉴定。连续三天,顶着高温、提着瓶瓶罐罐,到劳动人民文化宫找文物专家鉴定的市民排起了“长龙”,这让主办活动的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工作人员都有些始料不及,以至于为前来鉴定的市民准备的80个号牌每天都不够使。 收藏文物投资多于爱好 “一个月之前,我看了一档有关玉器收藏的电视节目,自此便发了疯似的迷上了这一行,这一个月来,我看介绍玉器收藏知识的书籍少说也有20多本,花出去的钱怎么也得有几千元了,我琢磨着这绝对是一个大有潜力的投资方向,”昨天,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文物鉴定现场,一位专搞玉器收藏的北京市民讲述了自己略带“传奇”色彩的收藏经历。 风险低于炒股,而预期回报绝对高于其他投资方式,是不少人热衷于文物收藏的一个共识。一位来自广西的文物收藏者告诉记者:他从十几年前开始干这一行,起初因为有这方面意识的人少,还常常可以从私人手里低价买到一些真货;这几年,人们的经济条件宽裕了,投资文物收藏的人多起来,市价被一再抬高,相反真品却越来越少了,不过他仍然认为文物收藏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即使我买的十件里面有九件是假的,那剩下的一件也绝对能赚回本钱。”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文物收藏者,心里都或多或少地揣着一个“发财梦”。而北京古建博物馆的董纪平副馆长对此却有一丝忧虑,她告诉记者,所有前来鉴定的市民,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问专家两个问题,一是自己的藏品是真是假,二是值多少钱,“文物的三大价值,是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而过分夸大经济价值的社会取向,一方面淹没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文物市场上的恶性炒作,最终受伤害的是收藏者自己。” 民间流散文物没人鉴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文物收藏的人数多达5000万人。而困扰收藏者的普遍难题是真伪辨别和价值判断。 首都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马希桂介绍,目前从事文物鉴定的专业机构主要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各省市的文物鉴定委员会,此外大的博物馆一般也有自己的专业鉴定队伍;但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不足百人,分摊到几十个文物门类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而目前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更是少到了几十人,况且他们主要是受文物部门委托对一些馆藏文物、出土文物进行鉴定,而民间流散的大量文物如果寄希望于这些顶级专家鉴定,显然是不现实的。 马希桂认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发动各专业博物馆的鉴定队伍,对各博物馆的人才、技术、设备和可资对比的文物藏品等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文物藏品鉴定的巨大社会需求。而据记者了解,由首都博物馆控股的北京市第一家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的文物鉴定企业???北京中润文物鉴定中心已于日前挂牌成立。 文物收藏知识亟待普及 “对一件文物藏品作出准确的鉴定,不仅要看材料、器形、质地,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见多识广的丰富经验,因此搞文物收藏绝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参加鉴定的市文物局瓷器专家赵光林告诉记者:“一整天的瓷器鉴定下来,几乎99%的是赝品;现在文物收藏热逐渐升温,但大多数人缺乏最基本的收藏常识,有的藏品甚至假的可笑,还被主人当‘宝贝’似的珍藏着,看来文物收藏知识的普及应该提上日程了。” 马希桂也认为,以文物收藏者个人而言,学会鉴定很难,但是了解一些起码的文物收藏知识却是可行的,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连办了6天文物收藏知识讲座,结果场场火爆,不少人反映,这样的专家讲座太少了。还有人缠着讲课的专家要联系方法,表示以后要多请教这方面的问题。市文物局博物馆处透露,以后他们将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举办类似的讲座,以满足广大文物收藏者的需求。(记者丁肇文)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我爱翡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