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翡翠摆件
作者近照
新石器时期的陶俑人首
我玩收藏,缘起于养病。20多年前,我患胃病,服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药才渐渐好起来。当时医生建议我不妨进行一下锻炼,对痊愈会更有帮助。于是我决定每天清晨登杭州的吴山,从北面上山,再由南面下山,转道到单位上班。
那时,吴山上有一个鸟茶会,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有茶客拎着鸟笼上山,喝茶逗鸟聊天,到七八点钟才散。在这个茶会里,有一批茶客是玩玉器的。每天一落座,大家就会把自己带来的玉器一件件在茶桌上摆出来,然后相互品评欣赏。谁看上了别人的,可以进行买卖。那时,我并不懂玉,只是每天登山经过,爱去看鸟看玉,渐渐地喜欢上了那些玲珑可人的玉器。现在看来,那时的玉器很便宜,一般民间使用的小佩件,一件只有10元左右,好一点的20到30元钱不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看到一块长约10公分、宽约6公分、厚近1公分的白玉牌,玉质晶莹滋润,雕工细腻工整。当时我这个不懂玉的人也百看不厌。问了一下价,说是要卖80元。由于当时每月工资不过五六十元,我只能“望玉兴叹”。
我就是从喜欢玉开始,慢慢走上了收藏之路。收藏,现在基本上占据了我业余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
我喜欢收藏小东西。在我的收藏历程中,我享受到了着眼于“小”的乐趣。
留意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把搜求藏品的着眼点放“小”,往往会有所获。至于“小”的程度,我分为两类:一类是的的确确体积很小,小到要像沙里淘金一样才能找到;还有一类是相对的小,在同类物品中它显得小,以至于有人觉得它难登大雅之堂。
浙江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良渚玉器多大件,是收藏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作为几千年前的历史遗存,良渚古玉在市面上早已无迹可循。真品除了考古发掘出来些,大部分是农民在建房、水利建设时无意中得到的。大件一般不会流入市场,当前市场上卖的基本上是仿品。而一些零星小件,因为不起眼,如果留心的话,倒能偶尔找到。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从“小”处着眼,陆陆续续地搜寻了几十件,其中有一部分品相不错。这些小玉饰,大者不过四五厘米长,小者只有一厘米长,大部分长度在一至二厘米之间,可谓小之又小。但是搜集多了,不仅能够组成系列,还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譬如我发现这些玉饰中有不少是由边角料琢成的,可见在三四千年前,先民们对玉材的使用是十分珍惜的,连零星碎料都要加以利用。有一块小玉饰,造型是一只蝗虫的形象。我在资料中见到过民国时徐世章先生的藏品“濠园双珍----古玉和古砚”,古玉中就有商代的玉蝗,而这一枚却比商代还要早得多,可见蝗虫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在人间肆虐。良渚先民制作这枚饰件,表达了对蝗虫及其所造成的灾难的一片畏惧之心和自己的祈福之意。
着眼于“小”,就不能怕烦。有一次逛市场,我见到一个摊位上摆着一小堆土。我问摊主:这是什么?他回答我说这一小堆土里有名堂。然后他捧起这堆土来让我瞧。我仔细一看,果真在土中发现了一粒粒小珠,只有芥菜籽大小,一时也分辨不出是什么材质的。他说:“我怕麻烦,没有心思去一粒一粒地拣。你要就便宜点卖给你。”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回家以后,细拣细挑,获珠、管共40件,总重量约1克,全部是用绿松石琢成的,都是战国时期的东西。最小的珠、管直径只有2毫米,孔径1毫米,管最长的有8毫米。虽然略有侵蚀,但用手指轻轻揉搓后,它们便发出幽雅的柔光,品相仍然很好。尽管数量不多,但它们的观赏性和制作工艺决定了它的收藏价值。因此,我特地找了一个直径3厘米的玉盒盛放它们。
寻找小东西的过程,我认为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能让我心态平和,更有耐心去做一些繁琐的事情。这可谓收藏之外的收获了。
收小藏品,也要视藏品的品相、等级而定,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一次,在市场里碰到一位专收杂件的藏友,我问他可有收获,他说:“收倒是收了一件,买贵了,又太小,上不了台面。”我说:“可否让我看看?”他拿了出来,原来是一个掐丝珐琅的香囊。我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就说:“你眼界高,自然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如加点价,让给我玩。”他点头同意了。这个圆形香囊直径3厘米,以银片为骨架,两面各用比头发还细的几股银丝绞掐成三只蝙蝠及祥云、梅花图案,烧有红、蓝、黑、绿、紫五色珐琅,涵祈福意蕴,玲珑精致,做工非常精巧,是清代中晚期的作品。我曾试着用棉球蘸上香粉装进香囊,历经半个多月香气不衰。古人在香囊中放入天然香料,悬挂于衣柜、绣帐之中,日复一日,自然是衣物俱香。《红楼梦》第十九回写道,林黛玉身上并未带任何散香之物,却自然发出一股幽香,引得贾宝玉将黛玉的袖子“笼在面上闻个不住”,这大概就是香囊之类的物品发挥的奇妙功效吧。
收藏,靠的是眼力。要练就好眼力,不仅需要拥有大量的知识,也要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不忘学习各种收藏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获得了不少收藏经验。
收藏,是一种发现。发现的是美、是历史、是价值,而发现的“工具”是眼睛。
练出好眼力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通过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眼光慢慢提高了,就会发现档次比较高的藏品。我就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才使自己的藏品丰富起来,档次也有所提高。如现在我的藏品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陶俑人首、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明代的白玉飞天佩、清代的水晶浮雕“烂柯山王质遇仙”笔筒等。我还收藏过一个清代的内画山水鼻烟壶,是由内画大师周乐元所画。他画的鼻烟壶在当前拍卖市场上要卖好几万元。现在,这个鼻烟壶已经被我捐献给了上海烟草博物馆。
刚刚开始玩收藏,还是从小东西起步为好。
“小”收藏,也有大乐趣。
来源:东方烟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