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在拍卖公司工作的经历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对前来咨询我的朋友,不论是身边的还是辗转介绍的都会倾力帮忙,把我工作中的经验所得与他们分享。现在我离开拍卖公司已3年,仍常有不相识的朋友打来电话,寻求典藏咨询,对此我也是尽力而为。 这些朋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我非常信任,甚至他们去别的地方买的珠宝也统统给我过一下目。一次,一位曾在拍卖公司买过珠宝的朋友让我帮她鉴定几件东西,同时,告诉我两天后就要去云南,想买只上好的翡翠手镯。我提醒她注意区分A货B货,她说不会有问题,当地有一个信得过的朋友会直接带她去厂里,货好价格肯定也很便宜。
回来后,她请我去看买的手镯,我接在手上第一感觉是颜色嫩而飘,再看有明显的胶质感,另外整只手镯太干净,没有任何瑕疵,底子过于白净,手头也轻(指凭经验以手托估计器物的比重),一看就是B货翡翠。我问她多少钱买的,她说因为朋友认识厂长,买得很便宜,才4万元人民币。由于不太好明说让她难过,我隐晦地说要是A货的话,4万元就太便宜了, A货一般至少在10万元左右,建议她去做个鉴定。显然她买得并不便宜,这样的B货手镯最多也就值几千元钱,买的人只能将其作为纯粹的装饰品,不能长期收藏,更没有保值的可能。 朋友们请我去看的最多的就是产地买的珠宝:有在南非、以色列和塞浦路斯买的钻石,有在泰国买的红蓝宝石,有在云南买的翡翠,还有在巴西买的绿宝石等等。但看过这些珠宝的品质和价格,我只能实实在在地告诉这些朋友:买得并不成功。其中有当A货买的B货翡翠;有些翡翠、宝石虽不是假货,但价格并不比国内珠宝市场便宜,有些还要贵许多。 “为什么我在产地买的反而贵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作为游客在旅游品市场买的。珠宝在不同地域之间几乎没有价格落差,因为这种单位重量价值高的贵重商品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运输成本极小,与珠宝的高价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而中国关税虽然很高,但前些年国家收上来的珠宝进口关税很少,根本无法和国内市场极高的销售规模相匹配。
销售价格落差从小到大依次是珠宝批发市场、珠宝零售市场和珠宝旅游品市场,旅游品市场位于最末端,价格落差最大,它的销售对象是过路的游客,以中低档货品为主,利润较高。即使到了宝石的原产地,作为普通游客接触的依然是专做旅游品市场的公司,尽管这些公司以加工厂的面貌出现,那也不过是吸引客人的一个“秀”而已,其实际赚的绝不只是那一点加工费。
因此,“去产地买珠宝便宜”是人们的一种想当然的心理,以为就像去大兴买西瓜一样。殊不知珠宝与不易储存的农产品[11。41 -1。13%]不同,去产地买珠宝并不是一个高明的主意。
文章来源:凤凰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