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翡翠新闻

> 姜文斌的玉海生涯(艺苑名家)(组图)

姜文斌的玉海生涯(艺苑名家)(组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6 23:50:59

姜文斌在工作

姜文斌的玉雕作品《剑魂》

    5月的一天,我们伴随着初夏的骄阳,如约来到地处北京朝阳区十里河的玉缘玉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见到了不久前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姜文斌。姜文斌现任北京玉缘玉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今年44岁的他把心血和精力奉献在玉器行业里已有28个年头了。在公司的会议室里,见他身着浅色条纹短袖衬衣,手指间总是夹着一根点燃的香烟。谈吐间目光炯炯有神、笑容和蔼可亲,几分帅气间又有几分潇洒。
 
    当我们聊起玉器,他打开了话匣子,以北京人的独特韵味讲述着自己的玉海生涯。

    玉之缘

    姜文斌与玉结缘,还得由他的母亲说起。姜文斌评价自己的母亲是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是有着大智慧的中国妇女。姜文斌的姥爷生前是个老艺人,经常做些玉器的收藏和买卖,母亲也经常在儿女面前念叨姥爷是如何识玉器、买玉器,这样玉器很早就在姜文斌幼小的心里撒下了种子。非常巧的是当时母亲在一家国营食堂工作,早晨经常到北京玉器厂门前卖早点,与职工们非常熟悉。而姜文斌小时候也经常跟着母亲出摊,时常跑到玉器厂的石料堆里玩耍。他说:“我这一生与玉结缘,都是多亏我母亲,原本对未来没什么规划,而且在母亲退休后我就可以顶替工作。但母亲对我说,你真有出息的话,就到玉器厂里去工作而不是在厂门口卖早点。”正是这句话的激励,也凭着无师自通的绘画天赋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姜文斌在众多的报考者中如愿以偿地考入技校学习玉雕专业技能。

    作为北京玉器厂技校玉雕设计专业的第一位大专毕业生,姜文斌具有了更多的绘画理论与雕刻艺术素养,1987年至1998年担任玉器厂设计师,姜文斌在玉器厂一步一步逐渐锻炼并成长起来,30岁就获得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此后的五年时间里主持设计、制作了数十件玉器作品,并一次次引起轰动。凭着对玉文化的理解和深厚感情,1998年他为创立的公司取名也含“玉缘”二字,以示他珍惜与玉的缘分。姜文斌坦言:“玉文化是同中华文明史一起延伸、流淌的,我做了玉人,这是一种缘分。”

    姜文斌说:“我现在的成功,除了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毛子芳、指导老师冯道明以及袁广如大师的亲传,我更要感谢我的母亲,因为她不仅是一个智慧的母亲,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他说母亲从来没有当面夸过儿子,但母亲去世后嫂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在母亲生前一个谁也不让翻动的小箱子里,存放着一个用红绸缎精心包裹起来的卷筒,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是10多张刊登有姜文斌事迹的报纸,有些报道甚至连姜文斌自己都没有看见过。讲到这里,一种思念慈母之情立时涌上姜文斌的心头,在他的双眸中流露出一丝伤感……

    玉之德

    中国人尊玉、贵玉、重玉、爱玉、用玉、佩玉、玩玉,至少七千年来不绝于史。玉的道德文化在西周初年就已经产生,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对玉进行人格化;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就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可以说玉是神奇的大自然孕育的精华。姜文斌说:“玉是几亿年才形成的灵物,我们要本着对长者的尊重和孝敬的态度,与玉做一场心灵的对话,才能真正把玉的美、独特性、珍贵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也才能够让世人感悟和欣赏到玉器的艺术魅力,这也就是做玉人的德行所在。”

    “玉不琢,不成器”,在姜文斌看来玉器作品不能称之为“雕刻”,而是用“琢磨”二字更为恰当。因为玉人的创作,就是“人琢玉,玉磨人”的过程。玉雕作品的形成也是考验个人识玉经验的丰富程度和琢磨水平高低的过程。他完成的《枫桥夜泊》作品的原料是在仓库里捡到的,他捡起来一看,就被那条蜿蜒的黄线深深地触动了,脑子里涌现的就是桥的栏杆,紫色的云就是被渔火给照亮的,一下他心里就有了《枫桥夜泊》的雏形,经过细致地设计和琢磨后,作品终于成型,还获得了总公司首届青年设计大赛一等奖。

    做为一名玉器行业的职业玉人,姜文斌很重视做玉和做人的品德,对于自己的作品甚至是徒弟们的作品都是精益求精,从不让不合格的作品流入到社会上。姜文斌说,现在有些工匠只从眼前的商业利益考虑,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磨什么样的东西,不从艺术和用料的角度考虑,浪费了许多好料。玉雕作品的构思,应从料入手,认真分析和研究手中的玉料,每一块料都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应该怀着慎重,甚至是珍重的心情对待手中的玉。

    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玉雕行业发展处于低潮的窘迫境地时,作为北京二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姜文斌,在北京玉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毅然挺身而出,组成封闭式试验群体,集设计、制作、经营、管理于一体,凭着保护好玉文化的责任感,在传统工艺与市场接轨中艰难挺进,创作出了一件件工艺精品,以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对玉文化的理解和支持。1995年姜文斌在玉器厂的支持下,挑选了几个有志于玉雕行业的年轻人组建起北京玉缘玉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张初期,由于投资合伙人的突然退出,姜文斌东借西凑了7万多元给员工开支并用于公司运作,对此他也无怨无悔。

    姜文斌告诉我们,要把琢玉作为一种终其一生所执著和热爱的事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德育,每一个玉人,都应当将德育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正是他一贯坚持琢玉树德,今年2月28日姜文斌被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评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德艺双馨大师”称号。

    玉之梦

    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值得称道的玉器是多重的自然天成和人文创造的结晶,是天、地、人和谐共创的一朵艺苑奇葩,是“天地人合的标准器”。姜文斌说:“每件作品都如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力地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作品初期的创意设计就要很花心思,有时要花上两三个月才能把方案定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又是需要精雕细琢。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了好的创意,就赶紧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有时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只是为了把玉石的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姜文斌带着对玉的深厚感情和对中华玉文化的理解,也寄托着自己梦想,先后主持设计并制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以设计制作大型作品著称。1995年大型翡翠作品《寿山福海》,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寓意,经过三年精雕细琢,《寿山福海》在印度尼西亚展览会上被印度尼西亚总统以巨资收入总统博物馆。1996年泰国国王普密蓬登基50周年,姜文斌设计用翡翠与金结合制作的《金玉腾飞龙》随中国艺术团来曼谷展出,轰动了泰国,引起民众的极大兴趣,参观者络绎不绝。

    姜文斌说:“我参与设计的最大的作品当属鞍山玉佛苑的玉石王。”1960年7月,辽宁岫岩县玉石矿的矿工们在瓦沟东场子采矿场发现了重为260.76吨的玉石王。玉体璀璨、晶莹、色彩斑斓,是稀世珍宝。1992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出资把玉石王运到鞍山市。请中国著名玉雕大师李博生、姜文斌等专家创意设计,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孙森实施设计、制作,把玉石王雕琢成世界上最大的玉佛,并为这尊玉佛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玉佛苑,玉石王的正面是一尊顶天坐莲的释迦牟尼大佛;而背面是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的渡海观音,正是姜文斌在1994年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设计方案。玉佛苑建成后每天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在参观玉石大佛后,欣然题书“中华国宝”。1997年11月,玉石大佛被评为世界吉尼斯之最,轰动了全世界。

    如今姜文斌带领的这个团队有20多人,都是历届的玉器厂技校毕业生。他笑称“有我的师弟也有我的徒弟”,其中评上北京市级大师的就有4人。而由姜文斌设计、团队集体制作,2003年在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展中获得工美杯金奖的玉雕插屏《华夏一百文人图》,凝聚着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们随姜文斌走进了公司的展览室,在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各种玉器翡翠作品琳琅满目。靠东墙立着的那棵翡翠白菜尤为醒目,稍微分开的嫩叶和帮子就如新鲜的白菜一样显示在我们面前。在姜文斌工作室的院子里,堆放着好几块大料,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极为普通的石头而已,可他却介绍说黑色的那块就是墨玉。而这些不起眼的玉石也正等待着姜文斌去慢慢琢磨它们,琢磨出它们最美的样子,变成一件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姜文斌的作品已获奖无数。就在上月,由他精心设计和几位玉雕高手合作,历时3年多时间完成,重约1.2吨的和田白玉大型雕刻作品《华夏雄风图》在北京嘉信拍卖会上以不菲的价格拍卖成功。我们也期待着他再创造出更多的精品,使我们能领略到玉石天然的、不可复制的独特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