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的巴拿马世博会,扬州漆器捧得银质奖章,扬州工艺从此名扬四海;100多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扬州为世博量身定做的工艺礼品再次火爆世博会,“扬州工”再度辉煌。
“一条政策,6年花费87万元,激活一个传统产业,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扬州工艺美术联社总经理刘爱国认为,扬州工艺历经百年不衰反盛,得益于2004年扬州出台的“师带徒”津贴政策。
一条政策鼓励“师带徒”
熟悉扬州工艺发展的人都知道,以玉器、漆器、刺绣为代表的扬州传统工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度举步维艰。18家工艺企业一半停产,不少技术骨干纷纷外流,产品老化,鲜有新品。“到2003年改制时,整个工艺系统账面上只有200多万元,总资产300多万元。”刘爱国摊出当年接手工艺系统时的全部家底。
“最为严重的是后备人才极度匮乏,一些传统工艺老技师担心‘教会了徒弟打师傅’,不愿再带徒弟,而年轻人担心工艺系统的前景也不愿学。”扬州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王玲说,“不像现代工艺可以通过技术普及批量培养技术人员,传统工艺必须靠手把手地传承方能保留传统神韵。如果没有市政府及时出台的‘师带徒’津贴,肯定没有扬州工艺今天的辉煌。”
“政策是2004年8月17日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获得通过的。记得是王燕文书记刚到扬州任代市长时,签出的第一笔财政拨款。”时隔6年多,刘爱国还记得非常准确。
2004年12月23日,21名带徒大师与47名艺徒签订师徒协议,带徒时间3年。市政府给工艺大师发放津贴,国大师1200元/月、省大师800元/月、省名人600元/月,这在全国工艺行业中是最高的。
一个传统产业重焕青春
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潭水,“师带徒”津贴政策在扬州工艺系统引发“强震”。“除了经济收入增加,最让大师们兴奋的是荣誉感,是政府对工艺行业的保护和重视。”首批带徒的大师时广梅说。因为企业状况不佳,收入不高,工艺从业者也被瞧不起,即使是大师也不被重视。“师带徒”津贴政策,让他们重新找回尊严,激发了强大的创作热情,唤起强烈的培养后备人才的责任感。
受政策的鼓舞,大师们逐渐消褪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又回来了。与此同时,在大师的精心指导下,艺徒水平显著提高,也创作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精品。6年来,师徒合作或艺徒独立完成的数十件精品分别在西湖博览会、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全国玉石雕“天工奖”评比中获得特等、金、银等各类奖项,赢得全国同行的高度赞誉。
“连续6年,在西湖博览会上拿到两个特等奖,不仅创造了中国传统工艺史上的神话,也成为‘师带徒’政策效应的明证。”王玲自豪地说。
“师带徒”政策,仿佛打通了扬州工艺的全身脉络,终于让扬州传统工艺浑身的血液流畅起来。扬州工艺系统起死回生,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帮后起之秀走向前台
“政策出台后,工艺系统没有走过一个技师,相反6年来新增几百名员工,一些老技师到了退休年龄也积极要求返聘。目前,后继无人的担忧暂时得以缓解。”说到这,淡淡的笑容浮现在刘爱国的脸上。
“师带徒”政策,也让年轻一代工艺人看到了希望,纷纷放弃跳槽的念头重回岗位上。在大师们悉心传授下,一大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一帮后起之秀走向前台挑起大梁。
时广梅当年共带了两名徒弟,专攻玉雕大白菜,从选料到造型,从看稿到下刀,从线条的流畅到雕刻的层次,手把手地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传。“现在,他们都已满师啦,都能独立操作了。”时广梅开心地说,“100多公斤的翡翠螳螂大白菜,就是我和徒弟王春晨经过20多个月合作而成,另一个徒弟周继成独立完成的作品‘犀牛’,还获得西湖博览会铜奖。”
39岁的薛群,6年前因工资低,加上外面的企业高薪聘请,曾有过跳槽的主意。因为“师带徒”政策出台,她定下心来,师从国大师顾永骏。拜师前薛群主要雕人物,而顾永骏从山水、花鸟等全方面进行指导,教会她如何从平面设计图中找到立体感觉。有时为了帮助薛群找感觉,顾永骏从家中带来许多资料,还带着她到自然界寻找实物进行比对,并教导她“所有作品都源于自然”。“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在以后的创作中受益匪浅。”薛群很感激。2005年师徒俩合作完成“潮音洞”,一举拿下西湖博览会的特等奖。“如果没有师傅带着,我一辈子恐怕也和这个大奖无缘。”薛群真诚地说,“正是有了这次大奖,无论多么艰难的作品,我都充满了信心。”
去年,薛群自己也成了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不久,我也会成为带徒弟的大师了。”和薛群一样,从当年的徒弟成长为大师的,还有卫芳、朱启南、刘孝莉……师傅在带徒过程中技。
艺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薛春梅带徒时是年轻的省大师,如今,她已是扬州工艺界最年轻的国大师了。目前,扬州工艺拥有各个等级的大师113人,占整个职工人数10%以上,一支工艺人才大军正在形成。
新一轮
“师带徒”已启动
初尝“师带徒”的甜头,如今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师带徒”。
“第一轮‘师带徒’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师带徒主要集中于漆器、玉器、剪纸、刺绣四大传统工艺,最关键的是,缺乏考核机制,使得最终效果打了些折扣。”刘爱国坦言,“因此,我们对‘师带徒’政策进行了总结和完善。”
据刘爱国介绍,新一轮由25名大师,带55名徒弟,师徒数量增多了,行业也由工艺系统内部扩展到了全社会多个工艺。新一轮“师带徒”为了培养职业化的传承接班人,规定大师所带艺徒必须是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专业创作的,同时对带徒职责和效果进行定向考核,保证大师们真正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艺传授给艺徒。
“6年来,政府从财政拨出的‘师带徒’津贴约87万元。这87万元也许救不活一个企业,但激活整个扬州传统工艺产业。这可以算是一条英明政策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典范了。”王玲感慨道。
“师带徒”在延续,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传统工艺人才就延续,扬州传统工艺就能得以传承,就会让扬州的古代文化迸发出新光辉。记者周正兵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