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琪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由于承载着高洁的寓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可是近年来,人们对玉的理解日渐狭隘。在玉质上,苛求白润,不容微瑕,非羊脂玉不玩;在工艺上,追求精工细做,将技巧的高难度作为品评“绝品”的标准。玉雕大师李东先生对此持不同态度。
李东认为,过分追求工艺的高难度,其实是一种倒退。玉雕工艺的细巧在清乾隆年间已经做到了极致,今人如若凭借先进的现代工艺与古人拼技巧,则毫无新意可言。当今的一些玉雕作品,细有余而气不足。李东认为,玉雕作品要有正气,“花拳绣腿”只“养眼”,不“养心”。
李东说,现在的玉雕艺术,不能只注重玉器外在的雕工,而应该提升其内在的“玉气”。所谓“玉气”,就是指雕玉者通过雕琢玉器所要传达给人们的某种精神。“器”与“气”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以气补器”,用内外兼修来弥补现在玉雕“器有余,而气不足”的缺陷。李东说,玉雕作品要避开俗气、摆脱匠气、远离市井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逸自然之气。
参悟了道家精髓的李东,赋予他的玉雕作品的“气”,是一种天地浩然之气。赋予玉以思想的启迪,禅的意味,使玉既能“修心”,又能“养性”、“开智”,这才是李东雕玉所寻求的“气”的本质。
在爱家收藏品市场,笔者见到李东的作品《众妙之门》。在他的这件作品中,老子以圣人的形象示人,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作品的一面双线起脊为框,上部有祥云瑞气环绕,打破了框线的界限,使得画面有限而意境无限。中部的视觉焦点处,雕琢为老子像,其身后有背光,周围有瑞气。老子凸额狮鼻,寿眉长髯,双目微闭,嘴角微扬,须发飞舞,怡然自乐。上部瑞气掩映下露出一册竹简,其上为大篆阴文镌刻《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下部右侧为牛,牛首写实,鼓目阔鼻;牛身写意,牛脊幻化为山峰。在易经中牛有厚德,意为承载。左侧缀为方形白文印“老子”。作品另一面采用夔龙纹,中间部分素底留白,以阳文隶书镌刻《道德经》首章末句四字“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深奥莫测、通天接地、包罗万象。透过玉雕,我们可以感受到李东对“道”的参悟所凝结成的强大气场。
李东说,雕玉在于“琢磨”,“琢”是思考力,“磨”是行动力。“磨”则玉之为“器”,“琢”则玉之为“气”。从天地的宽广度来表达玉雕作品,作品所反映的则一定是一种“大”,不论是“大器”还是“大气”,都是一种艺术上的“无限”,而不是一种“有限的小景、有限的工艺、有限的俗气。”说到这儿,李东总结道:“如果说‘器’是一种承载,那么‘气’便是一种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