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琥珀,在立陶宛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女神Jurate爱上了渔夫Kastytis,他俩幸福地生活在波罗的海深处的琥珀宫里。雷电之神Perkunas发现一个普通人爱上了女神,被激怒了,用闪电击碎了琥珀宫,还杀死了渔夫。海浪把碎片冲到岸边,人们认为这些碎琥珀就是女神的眼泪。
这是个很凄美的传说。其实琥珀的确可以浮在水面上。来之前我看到介绍,说立陶宛所处的波罗的海沿岸是琥珀的主产地,琥珀常从海底地层中被海水冲刷出来,在海水中成似沉非沉状态。当地居民经常可在风暴过后的海边捡到琥珀。我立刻无限憧憬起来,琢磨着去海边捡琥珀的美事。结果呢,琥珀的确看到不少,可它们都闪亮诱人地摆在商店橱窗里。至于海边,我连个琥珀的影子都没看见。
我和同伴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街巷里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那个1998年建成的琥珀博物馆,小小的很不起眼。参观是免费的,走进地下一层,好像一个地质博物馆,全然没有琥珀首饰五彩缤纷的花哨,而是一块块朴素的“石头”。看介绍,琥珀实际上是一种化石树脂,大多数波罗的海琥珀是由四五千万年前的松脂演变而来,那时陆地气温急剧上升,炎热导致波罗的海沿岸森林中的松树大量分泌黏稠的松脂。后来随着地质变迁,气候严寒,大片森林沉入海底,再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松脂硬化后的沉淀物就变成了琥珀。琥珀虽然由被埋藏在地下的松脂演变而来,但也不能无限期“长眠”于地下,如果松脂在地下埋藏时间超过八千万年,就会发生炭化而变得面目全非。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看见气泡、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我此前一直以为琥珀里都有昆虫的,其实这非常罕见,而波罗的海的琥珀往往内含松针或昆虫,尤显珍贵。因为这种被称为“虫珀”的琥珀完全是巧合的产物:只有当昆虫被碰巧滴落的松脂完全包裹,又被埋藏于地下数千万年后,才能形成“虫珀”。由此可见,市面上那么多昆虫琥珀都是人工合成的。
博物馆里特别设置了放大镜,可以清楚看到“虫珀”里的昆虫。我凑近细观,里面的昆虫栩栩如生,甚至能看到它们腿上细小的毛发。这些均是数千万年以前的原始生物,最常见的包裹物是蜘蛛。据统计,琥珀中的蜘蛛多达267种,其中大多是热带或亚热带的,许多早已从地球上消失。端详着来自亿万年前栩栩如生的昆虫时,我不得不感慨自然的神奇。
就其演变的时间而言,琥珀的确可以与远古神秘消失的恐龙媲美,难怪素有“恐龙黄金”之称。今天在立陶宛,许多海报和宣传画册上都可以看到,恐龙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而琥珀Amber一词最初便是特指波罗的海琥珀,这个地区琥珀的产量占全世界琥珀总产量的90%,琥珀也被称为“波罗的海黄金”。
博物馆里还介绍说,全世界现有已知的琥珀产地100余个。根据其出产地域不同而分为海珀和矿珀两种。海珀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矿珀主要分布在缅甸及中国抚顺等地。海珀因其相对密度低于海水,可在水面上漂浮,也称“海石”。一般在商场里看到的琥珀,大多是来自波罗的海的海珀。矿珀的年代久远、品质坚韧,呈黄色或金黄色,其中常包含昆虫,清晰美观,是极珍贵的品种,以抚顺矿珀最为有名。矿珀生成周期要比海珀长3000万年,其特性要优于海珀,这也导致价格高出两三倍。可是,随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开采,资源已经面临枯竭,抚顺等地出产的矿珀已经很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