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成就隔世缘
张先生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说过,家里有一件传家宝,是明代永乐年间的佛像。原来,张先生祖上曾在明朝朝廷做大官,当时永乐皇帝推崇佛教,造了不少御用佛像。因为张先生的祖上政绩显赫,皇帝亲自御赐铜佛一尊,按说这对大户人家来说,应该是无上的荣光。而正是这样一尊佛像,让张家的后代吃尽了苦头,后来都发生了什么呢?
故事是这样的:清朝末年,张家在闯关东的途中遇到一户姓白的人家,两家相互照应,在东北落下脚后,两家都成了当地的大户。后来,两家订下婚约,孩子长大后,张家儿子要迎娶白家女儿为妻,并立下了规矩,佛像要由婆婆传给儿媳保管,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岂料世事无常,到了张先生这一代时,两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具体的原因已经说不清楚了,结果就是两家已经由世交变成了仇家。到了“文革”时,张家因为没有娶白家女儿为妻,白家将其举报为“反革命”,这尊佛像也被查抄了。后来,阴差阳错,这尊佛像又落到了白家,两家为此结下了更深的梁子。
事实上,白家的女儿虽然没有嫁给张家儿子,却因为对张家儿子的感情非常深,一直像张家儿媳妇一样,保存着这尊佛像。再后来,张白两家的后代,又因为佛像的缘故,成就了一段儿女姻缘。从此,上一辈的恩怨情仇,在隔世得到了化解。
这尊传家宝传到张先生这一代,已经是几段历史、亲情与爱情的见证。隔世的一尊佛像,犹如历史的一面铜镜,也仿佛无声的讲述了人生的大道理。
家有圣旨不示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关于一位农民和他的祖辈坚守的一个惊人秘密。
张振华老先生是家住陕西的一位普通农民,是清初江南宁国府总兵张鹏程第十二代传人。张氏家族世代为官,但从清朝晚年第八代开始,张家便辞官还乡,耕种为生。张鹏程之后的7代传人,大多身居清政府要职,屡次受皇帝赏赐,张家因此曾珍藏圣旨15道,御笔亲赐金匾3副。此后张家几代人都视圣旨为生命,严加保管,精心收藏。别说外人,就是家中女眷也一概不知。
1926年时,因军阀混战,家中圣旨被军阀盗走4道。还有更大的劫难在后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张家的这些宝贝一定是不能幸免的,最后张振华想方设法,竟在家里燃起熊熊大火,将“宝贝”们都悄悄的转移了,用瞒天过海、舍车保帅之计,保住了9道圣旨和皇帝御赐的牌匾。张老说,当年历经自然灾害,以乞讨为生,都没打圣旨的主意。
遗物保住了,张老却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并且家中男丁到年过20岁时,才能一睹圣旨的真容。目前这些“宝贝”已被陕西省博物馆收藏,2004年在江苏淮安展出时,曾丢失两道圣旨,目前仍无下落。
祖先的荣耀凝聚在这些圣旨里,历经12代人,留存至今,极为不易。作为传家宝,流传下来的是张家一脉相承的精神瑰宝。
通灵手镯治怪病
李女士家里有一只世代相传的翡翠手镯,关于这个手镯有这样一个故事:
这只手镯是爷爷的祖上传下来的,手镯原是一对,这只是其中的一只。当年爷爷当过土匪,时常遭围歼,在有一次大的围歼来临前,爷爷把一对手镯交给了祖母,并告诉她,如果自己不能活着回来,就把这手镯送给即将出生的孩子。
第二年,土匪头目就被处决了,爷爷也不例外,而这一对手镯便成了爷爷留下的唯一物品。后来,祖母将这一对手镯分别给了父亲和姑姑,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只手镯一直被父亲当做传家宝收藏。
年幼的时候,李女士患了一种奇怪的病,手腕上起了一条红线,吃药打针都不见好。听民间流传说,红线走到心脏人就会死。父亲也不知听谁说的玉能养人,便把手镯拿出来给她戴上,后来那条红线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也许其中原因只是巧合,但对李女士来说,他情愿相信是这只手镯救了他,就像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保佑她。
以物传情鸡血石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顺德做了40多年的石雕,经他手的一件件精雕细刻的石雕,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
上世纪80年代末,他有两件作品几经转手来到台湾,那是被起名“合家欢”与“桃花源”的两件巴林鸡血石雕刻。因在石雕上落了“温州顺德作”的款样,被专营文物的台湾两兄弟看到,他们买下了这两件石雕,并一直寻访到大陆,直到在温州找到陈顺德,并找到他的家。因为都喜欢鸡血石,他们成了一生的好朋友。如今,这两件作品已成为这个台商的传家宝,陈列在他们家的私人博物馆“三义小故宫”里,目前价值已达上千万。
陈顺德也留了一小件鸡血石雕作品给自己的子女。据他的女儿陈女士介绍,这件作品名为《母与子》,石材为巴林鸡血石,整块石料通体玲珑。父亲选取了黄冻部分,精雕了森林里一大两小三只老虎,作品的正面是一大片灵动鲜红的鸡血石料。她介绍道,这块石料本身就是极品,而这种鸡血石的矿早已绝迹,就算没有雕工,价值也早已不止百万。
陈女士表示,要把这件宝贝当做传家宝,将来传给自己的后代。
作者:梅敏 尚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