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作为原石(自然石),已经温润华丽无比,经过雕工的磨砺雕琢后,更成为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艺术品。按常理,本来应该是采石在前,雕石在后,但是在寿山石文化史上,它们却是颠倒过来的,即雕石在前,采石在后。理由在前面曾提到,就是从福州出土的南朝随葬小石猪,是经过雕琢的;而作为石村,却是拣拾于裸露地表的寿山老岭石,而不是开采而来的寿山诸种石。因此,学者专家们遂形成一种比较统一的看法,即寿山石雕起源于1500年前的南朝,而开采史却比它晚了500年,始于宋,有颇多的文献可以证明。
不过,寿山石雕始于南朝一说,近年来也出了麻烦。因为从福州古墓中也曾出土了一件翁仲俑,石材也是老岭石,但形制却与汉代玉雕的翁仲风格一致。一些考古专家推测为汉代物,但发掘时未见其他证明材料(如纪年墓砖等)。
因此,这个推断未为学术界所一致接受,尚有待进一步考证。如果得到证实,则寿山石雕史就要提前二三百年。
寿山石雕即使始于南朝,也是极有意义的。这是因为闽中地方原为土著古越人的住地。到了南朝,由于中原汉人和中原文化的陆续南下,经过长期血缘和文化的交融,单纯血统和文缘的古越人,已为中原人和古越相混的“闽人”所代替。随着出土的寿山石猪,正是此“闽文化”最早的一种形态的遗迹。它形态古朴,线条简略,雕工粗陋,但形象逼真。其中既有古越民族艺人的遗存,又有中原文化的浸润。有人说:从出土的寿山石猪作品上,可以寻觅陕西汉墓石雕的痕迹,这话确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