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玉面人,神秘的头盖骨,蹊跷的复制图……她到底是谁呢?
撩开远古迷雾,解密历史疑踪。
2003年夏,一天早上,有人敲响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馆长赵越办公室的门,进来的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妇。这位女子叫吴春杰,是鄂温克族。她送来了一个玉器,说是她丈夫在鄂温克旗辉河那儿挖地窨子的时候挖出来的。
近年来,随着文物知识的普及,来博物馆献宝的、请求甄别文物真假的人络绎不绝。
赵越第一眼看到这件玉器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它后边有一个对穿的孔,显然是佩戴玉的饰件,正面纹饰也不太清楚,所以当时没把它作为一件特别神圣或者了不起的一件东西。
两天过去了,赵越总是感到心神不安。晚上十点多了,赵越又回到了博物馆。灯光下,这块玉显现出一副人的面孔。玉料是产自东北的岫岩玉,不是很值钱,但仔细查看,玉器的雕琢技艺质朴中透着雄浑,人物神态祥和中显现着睿智。从事了30多年考古工作的赵越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玉器。
玉器宽6厘米、高4厘米、厚1厘米。正中间是一张人脸,头发由正中分开,鼻子阔大、挺直,呈三角形,显现着东北亚草原人种的典型特征。左眼圆、右眼椭圆,双眼被挤压在了与鼻梁同一个水平线上。如果这枚玉器是古代遗物,它所蕴藏着的会是什么样的信息呢?赵越将它定名为“玉面人”。
献玉器的鄂温克少妇吴春杰住在海拉尔的乡下。自古以来,海拉尔水草丰茂,生物繁盛。距今大约1万年前,海拉尔气候剧变,包括猛犸象、披毛犀在内的很多动物走到了尽头。尽管许多动物活不下去了,但人挺了过来,并且在海拉尔河畔创造出了独特的文明。历年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海拉尔出土了大量的珍贵远古遗物。玉面人会不会是史前遗物呢?
□玉面人非同寻常,因为太震撼了,赵越反倒不安了。他决定登门拜访献玉人吴春杰,以吴春杰作为揭开玉面人之谜的突破口。
再次见到吴春杰,仔细打量,赵越忽然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高高的颧骨,细细的眼窝,典型的鄂温克人面容,但她像谁呢?赵越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吴春杰叫来了自己的丈夫,就是挖到玉面人的人。听说了赵越的来意,吴春杰的丈夫当即答应第二天带着赵越去找挖出了玉面人的地窨子。
第二天一早,赵越带着博物馆的几位同事随着吴春杰的丈夫找到了地窨子。众人拿出考古发掘工具,挖了起来。挖着挖着,小铲下露出了被人移动过的土层,这不像是挖地窨子所致。两个小时以后,泥土下露出了一根骨头和一块陶片。
太阳快落山了,回到办公室,赵越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人骨和陶片。赵越认定,人骨埋在地下至少五千年了,陶片也显现着明显的史前印记。就是说,玉面人有可能是五千年前的遗物。赵越推测,玉面人应该属于哈克文化范畴。
因为在这个叫做哈克的镇子范围内率先发现了五千年前至七千七百年前的独特的古代遗存和遗物,现身于海拉尔的远古文明被学术界定名为哈克文化。
“哈克”在蒙语里的意思是塔头墩,就是湿地上由蒿草纠结在一起形成的一个个小堆。以往对哈克文化遗址的发掘,出土的大多是实用器物,而玉面人并非用具,它的面世,为学者们深入探究哈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原本的地窨子成了考古发掘现场。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可以作为玉面人埋葬年代的旁证不断地出土,在距离发现玉面人的地方不远处,随处可见散落的石器。哈克石器做工精湛,有学者将哈克石器称作中国新石器的巅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哈克技术第一个特点就是高超的细小石器的压制技术,应该说是无论是在中国乃至东北亚,石器压制技术在哈克这儿达到了一个顶峰。
“顶峰”意味着极致,极致的哈克石器能不能用?为了验证哈克人制作的石头工具的效能,赵越买来了一大块鲜羊肉,结果不到五分钟就被分割完了。
□吴春杰的丈夫挖地窨子竟然挖出了一座五千多年前的古墓。以墓穴的形制看,应该是距今五千年以上的早期墓葬,这也印证了先前对骨骸、陶器以及石器的年代认定。
以陪葬的器物看,墓主人在部落里的地位不低。“这件玉面人是一件神器,不仅仅是一个佩饰,它反映了五千年以前的哈克人,他们是对祖先的崇拜,有可能佩戴这个玉面人像的不是一般的人,应该是个神职人员。”赵越推测,墓主人有可能是部落里的精神领袖,也就是通神的巫师。
玉面人是巫师与神沟通的用具,巫师死的时候,玉面人陪伴着巫师到了另一个世界。五千多年前,玉被哈克人神化了。世界上无论哪种文明,崇敬的神通常都是对本族群中有成就者的临摹。如果玉面人是依照持有者的样子雕出来的,那么哈克人心目中的神应该就是这般模样。
赵越将玉面人像勾勒出来以后,感到这张脸似曾相识。它像谁呢?
玉面人的勾勒像是被夸张了的,在将夸张的成分还原以后,赵越发现,这张脸的特征与吴春杰的脸部特征很是相像。哈克文化距今已经五千多年了,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玉面人的特征怎么会与当今的鄂温克少妇的脸部特征如出一辙呢?
在地窨子下边的古墓里又出土了一些石镞,石镞在哈克考古发掘中十分常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景芝介绍:哈克文化以狩猎为主,所以石镞在它的制作技术上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石镞在射杀动物的时候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就我们看来,石镞从平底三角形发展到凹底三角形,在它的尾翼有两个尖,它射出去的时候很可能都是旋转的,它不但平稳,而且是旋转地射中猎物,因为它是带有两翼的凹底形三角石镞,它进到动物的身体以后,很难脱离出来。
哈克石镞的杀伤力有多大?考古人员决定实测石镞的威力并且与金属镞作个比较。射击距离二十米,结果金属箭镞穿透了箭靶,石镞同样穿透了箭靶。两种箭镞的威力相差无几。
地窨子下边的哈克墓葬还出土了一枚石核,它是用来制作石器的。五千年前,玉面人的主人使用的石刀、石镞是先从石核上剥离出石片,再对剥下来的石片做细加工制成的。这类石头的硬度很高,哈克人是怎样将石片剥离下来的呢?哈克遗址细石器的制作方法,就是从石块上打下来接近于箭头、刀刃的形状,进而借用压制技术。哈克人制作石器流程的第一步,选择石料。第二步,压剥。第三步,细加工。看似简单的石器制作工艺,当今的人能不能复制呢?实际上,迄今还没有人能将石片剥离技艺复制出来。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介绍,海拉尔地区所发现的细石器数量非常多,制作技术非常精美,在考古调查之中可以在地表采集到大量的细石器,和中国北方其他地区遗址所发现的细石器的情况有所不同,这表明古代的先民大量地使用细石器,广泛地掌握了细石器的压剥技术,另外一方面,他有独到的压剥细石器的传统,从目前的实验考古学的情况看,我们还很难把压剥石镞的技术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这就可以说明海拉尔的细石器有它的独到之处。
古墓里还出土了一些哈克女人头骨,其中一个嘴里还含着一枚玉棒。赵越琢磨,能不能根据这颗头骨复制出她的面像呢?
赵越决定求助公安局,按照刑侦中的复原法复制出哈克女人的面容。
三天以后,公安局完成了对哈克女人面像的刑侦复制。
画像中的哈克女人不失纯真,有着草原女性特有的自然美。这张脸的特征和玉面人的脸部特征很是相像。这难道是巧合吗?玉面人是谁?可以肯定,它是照着女人的面相雕琢出来的。被工匠当做了模特的,也就是五千多年前哈克部落里的女人和现代人会不会也有关联呢?令赵越惊诧的是,公安局复制出来的画像和吴春杰也有些相像。这又是巧合吗?
玉面人、哈克女人头骨复原画像、鄂温克少妇,赵越顿有所悟。哈克女人与鄂温克少妇吴春杰的脸部特征很是相像,而玉面人是根据哈克女人的面相雕琢出来的,为什么吴春杰与玉面人相像?这应该不是巧合。玉面人,在内蒙古属首次发现,它所蕴含着的学术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定作了国家级文物。
因为她、它、还有她,使得考古人员在对海拉尔史前文化的探究中触及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草原民族源于何处?该怎样评估草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呢?“这件玉面人在内蒙古首次发现,从它的造型特征看,具有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风格,它的文化性质属于哈克文化,其年代距今五千年左右,这件玉面人是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考古证据之一。”刘国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