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因质地温润,色彩艳丽受人钟爱。其天然美,天然纹彩,天然图像及天然韵味,更是天公之作。寿山石文化已自成一部历史。
历代咏石的诗作亦有相当数量,诗人或言石,或写景,或惊讶“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或描述当年开挖寿山石盛况“日役万指佣千工”。
在宋代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中就有关于寿山石的记载:“ 沙鸥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五花石坑,相距十数里,红者,缃者,紫者,惟艾绿者难得”。
宋代祝穆编撰《方兴胜览》论福州特产有:荔枝、寿山石与海盐等。
明代陈道修,黄仲昭撰《八闽道志》记载:“寿山在四者,与芙蓉、久峰二山相对峙,山有石莹洁如玉。”
明代何乔远撰《闽书》载:寿山有九峰,峰生美石,莹润可研,可印……。
在清朝,出现了有关寿山石的专著,将一般记叙文学引导向寿山石的科学理论探讨。第一篇开山之作是侯官人高兆的《观石录》,全文二千七百字。它虽然只评判了一百四十余枚寿山石,但却第一次提出“石有水坑、山坑”之分,水坑“质润姿温”、山坑“姿暗然质微坚”,为此后的寿山石大类的区分打下了初步基础。第二篇专著是浙江萧山人毛奇龄的《后观石录》,全文三千六百余言,是对自藏的寿山石章及印纽刻工进行评价的。他在水坑、山坑的基础上第一次增加了“田坑”类,而且提出“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的观点,影响寿山石的分类和评价,成为一种固定化的格局。
民国龚伦著《寿山石?》,张俊勋著《寿山石考》《寿山石?》是完整的寿山石专著,对寿山石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考证了寿山石开采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陈子奋著《寿山印石小考》,潘主兰的《寿山石史话》,方宗?的《寿山石全书》,陈吉主编的《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福州日报主编的《中国寿山奇石》,陈石编撰的《寿山石图鉴》,《寿山石雕刻艺术》等不下百余种,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寿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