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 温云楠 报道)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对玉器的鉴赏渐渐呈现出重玉料、轻产地的趋势,和田玉的地位不可动摇,但也有人认为“非和田不看,惟羊脂独尊”的理念已经过时了。在和田玉的故乡,却有很多行业专家和经营业主认为现在应该是将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理清的时候了,对于和田玉这一玉中上品当地政府应给予产地保护!
一边是原料紧缺导致和田玉价格疯狂上涨,一边又见和田玉铺天盖地出现在市场中。这让不少打算购买的消费者产生了疑惑:不是说和田玉稀少、价格昂贵吗?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的和田玉随处可见,而且还附有鉴定证书?
商家求利大量进口外来玉 扰乱市场
新中国玉石鉴定第一人,1960年就被国家委任和田玉石收购站站长的蒋有儒先生告诉记者,原来市场上大量出现的“和田玉”中,绝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新疆和田玉,而是从外地来的如青海玉,甚至有大量来自国外的玉料如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的玉料近年来蜂拥进入新疆玉料市场,却冠以和田玉的名称企图沾和田玉原产地的光,搅浑和田玉市场这潭水借此牟取暴利。
蒋老还向记者揭露出玉石销售行业的一些丑陋现象,他说:“由于玉价的高涨特别是带皮的籽料价格节节飙升,这就促使了一些不法之徒产生了一夜暴富、一天发财的美梦并付诸行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坑蒙拐骗,使很多人上当受骗。他们将和田的卡瓦石(蛇纹石)、水石(石英石)、东陵石、阿富汗白玉(大理岩)、人造玻璃(仿白玉)制品冒充和田玉卖给初涉这个行业和贪图便宜的人。比如:05年广州一个老板花40万人民币买了一块三吨多重的所谓“羊脂白玉”,后来准备以一亿美金卖给一个美国华侨,以求一夜暴富。杭州的一个老板花15万人民币买了一块30多公斤的“白玉”。后来他们都让我看了,其实就是两块白水石,根本不值钱。” 他说这些造假者还摸索出了一套玉石造假手段,如:1、人工作色用化学药水将玉浸泡处理,使其生成皮色,将玉本来的瑕疵、杂质掩盖起来,高价出售。 2、人造和田玉籽料将山料(俄罗斯、青海、韩国、新疆)切割整形后放到球磨机中与沙粒一起滚磨,打造成人工籽料,再作色当和田籽料销售。 3、用玻璃合成(料器)和田玉产品销售。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玉、阿富汗玉、新西兰玉……目前进入新疆市场的玉石种类五花八门,而其中韩玉已经成为借壳生蛋的成功范例,近年从新疆市场大量批发到内地的白玉手镯等首饰都是以韩玉为原料的。“这种产自韩国的白玉虽然质地一般,但原料足、价格低,受到了不少小玉石加工厂的青睐。”一位玉石经销商表示,虽然近年前韩玉已零星出现在市场上,但真正大行其道还是近两年,并且以河南为中转,逐步流向北京、广州、济南、上海、扬州、苏州和新疆等地。记者从新疆岩矿宝玉石质检站那里了解到,自2009年至今,在他们鉴定的低价位玉镯中,有将近一半都是韩玉。
为卖高价,外来玉齐傍“和田玉”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和田玉”,找到了40多万条商品信息,而搜索“加拿大碧玉”、“韩玉”、“俄罗斯玉”,加起来也不过2000多条信息,这样的比例关系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
从网上的销售情况来看,韩玉、俄罗斯玉、加拿大玉等虽然大部分都是几十元、几百元、最多几千元的价格,但基本都是生意惨淡,甚至个别在网上开店已半年有余的商家,这些外来玉种的销售记录还是零。看来,没有“和田玉”的名号,就是不给力。
和田玉交易中心一位玉石经销商坦言,虽然一些外来玉种借着新疆和田玉的强势上涨而水涨船高,但一般来说,卖家都不会轻易用原本的名称。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对玉器的鉴赏渐渐呈现出重玉料、轻产地的趋势,和田玉的地位不可动摇,但“非和田不看,惟羊脂独尊”的理念已经过时了。虽然大量的外来玉种最初是以仿冒品的身份出现的,但随着人们收藏理念的成熟和对于玉器鉴赏水平的提高,这些外来玉种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新疆宝协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件玉器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关键不在于玉料的产地,更在于玉料本身的质地是不是上乘。就拿碧玉来说,俄罗斯碧玉、加拿大碧玉在质量上往往还要强于新疆的碧玉。对于碧玉的手镯、珠串等首饰来说,这两类玉料的制品价格并不比新疆的碧玉低。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接“和田玉”的名气来炒高自己的身价,完全可以标明属地只要色泽质地好,不怕买家不识货。
宝玉石鉴定机构乱象跌出
一些玉石收藏者和玉器经营商家对宝玉石鉴定机构也颇有微辞,一位姓吴的玉石藏家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宝玉石鉴定的国家标准,对物种的一些主要鉴定指标应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二也行,三也可以,或者用一些非常概念化的词汇来比喻形容如何如何,最后由鉴定者主观意断它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这就不对了。”在南门多年经营一家玉器店的胡老板对用“羊脂玉”这个词来作为对和田玉在鉴定结论中的最高标准认为十分不妥。他说:“因为它没有量化,只是概念比喻形容,完全不好掌握界定,单凭鉴定人的主观意念,甚至感情好坏、关系好坏、情绪好坏等因素来判定是不是“羊脂玉”,这其实是玉文化史上的一大奇闻。去各个商店看一下,那摆满“和田羊脂玉”柜台里的所有玉件的颜色,质地都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一样或不大一样。为什么呢?那就是“羊脂玉”这个名称不准确、不科学,无法掌握的缘故。”
蒋有儒对目前宝玉石鉴定机构出现的乱象也做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些鉴定机构打着宝玉石国家鉴定标准中的个别规定的旗号,断章取义,乱定宝玉石名称,作不实鉴定,作虚假模糊结论,搅乱市场,欺骗广大消费者。这是当前和田玉市场上危害性最大、欺骗性最高、消费者受害最深、存在问题最严重的一大问题。所以我在这里不妨把“珠宝玉石国家鉴定标准”中的一些有关和田玉的章节给大家作一对照分析,看看“国标”是一个怎样的标准?对和田玉是怎样论述和定义的?而我们又应如何结合和田玉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去执行这个标准?
第一,“国家标准”它是一个代表国家对宝玉石质量做技术鉴定的唯一合法标准或法规。是我们应该严格掌握准确执行的。它本身应具有相当高的严肃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可操控性。所以对这个标准如何理解、执行的好与坏就直接关乎着这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和每个消费者及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把它弄清楚。
第二,“宝玉石国家鉴定标准”它是主要从矿物学角度对宝玉石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硬度、密度、颜色、折光率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对地质物种成分的分析研究,是对的,可行的,有用的。但对宝玉石在工艺美术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操作就基本没有多大用处了。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不同行业在对同一物种中的两个不同要求和不同用途的诠解。即地质部门要求了解的是物种本身的化学成分及物种内部的物质结构,而工艺部门则要求了解的是物种表面的性质、美感,如何应用及应用后的最佳效果。所以这个“国标”怎么可以不加任何定义就用来对和田玉在工艺美术行业的实际应用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作为最终评判、鉴定的唯一标准呢?这显然是不能的!
第三,从先民发现和田玉到后来认识玉、利用玉,几千年来,起码在19世纪以前,从未有哪个部门和个人对和田玉的化学成分、矿物名称等进行过研究和分析。比如:它的矿物名称是透闪石,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硅等,有几个人知道呢?我说就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恐怕都不完全清楚,更不要说广大的消费者,收藏家了。但几千年来人们对玉,特别是和田玉这个名称,还是熟知的或比较熟知的,要问玉出在哪里,哪里的玉最好?基本都能说出是新疆的和田玉最好,它颜色洁白,质地细腻温润,像羊油一样温润漂亮!所以要说到玉,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新疆和田玉;要买玉要收藏玉,那就非新疆和田玉莫属了。
这就是几千年玉文化的熏陶、教诲、传承的结果。现在某些人和握有国家质检生杀大权的人,把所谓“国标”中对宝玉石鉴定“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定,用到对和田玉及其产品的质检鉴定上是错误的,起码是不妥的!首先通观“国标”的整个章节的各项规定,都是偏重于珠宝类而轻视玉石类的。对玉石类的论述和规定占不到整个章节的5%,对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和田玉的论述和标准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理论基础!”
“现在只要是有出售和田玉的店家柜台里几乎都摆有和田玉鉴定证书,但是依照这样的标准做出如此鉴定结论是对消费者的极大欺骗,这里不光是商家,还有宝玉石鉴定机构。对和田玉的鉴定不分产地是不对的。因为它恰恰迎合、支持和保护了那些企图利用“国标”中的这一严重失误(不足),来达到他们浑水摸鱼、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顾客、扰乱市场,从中牟利的目的。”蒋老最后痛心的说道。
作者:温云楠